首页 资料 高新区 特产 浒关草席
浒关草席

手机扫一扫查看

浒关草席

一键纠错
介绍

浒关草席是江苏省苏州市浒墅关镇的传统手工艺品。以色泽碧青,草质柔软,光滑平整,编结紧密,舒适凉爽,坚韧耐用著称,深受群众欢迎,畅销全国各地,同治时期扬州宝应的和丰裕锅席店就有“关席”出售。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巡游江南,途经苏州浒墅关,见到“关席”后抚掌叫绝,向地方官索要。而清末慈禧太后也曾多次派“采办”到浒墅关选席。浒墅关甚至成了席子的代名词,以至于在百业楹联中关于席店的楹联就是“梦到邯郸酣更好,制传浒墅妙如何。”夏天洗沐后,躺在这种用淡水草织成的席子上,使人感到皮肤爽适,催人入眠。

起源

位于京杭大运河畔的浒墅关镇是苏州城西北著名的文化古镇,该镇拥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史载此地本名虎疁,相传“秦始皇求吴王剑,发阖闾墓,白虎蹲于丘上,逐之,西走二十五里,失剑不能得,地裂为池,因名其地曰虎疁。”唐代时为避唐太宗李世民曾祖李虎讳,改“虎”为“许”,到五代时为避吴越王钱镠讳,改“疁”为“市”,故地名许市。“后人讹旧音,于许字加点水为浒,市讹为墅。”于是“许市”就最终演变为“浒墅”。元代高德基的《平江纪事》中备载其事。明代宣德年间,政府在此设立钞关,遂名“浒墅关”。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误将“浒(Hu)”字念成“许(Xu)”音,故至今一直称“浒(Xu)墅关”。该传说虽然于史无据,但是也为浒墅关地名的由来增添了传奇色彩。单从地名的演变中我们就可以领略到该镇久远的历史印记。

明清时期,除了钞关闻名全国外,发达的席业生产也为浒墅关赢得了盛誉。

自古以来苏州的草席编织业就很发达,史载唐宋时期苏州的草席就被列为贡品,明清时期苏州的草席编织业发展到鼎盛阶段,先是虎丘的席业享有盛名,形成了“织席从来夸虎丘”的说法,但是后来浒墅关凭借着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席业市场后来居上,取代虎丘成为吴中席业中心。浒墅关出产的“关席”和浙江宁波出产的“宁席”平分秋色,一起成为中国席业生产史最著名的两大名产。

浒墅关出产的“关席”以色泽碧青,草质柔软,光滑平整,编结紧密,舒适凉爽,坚韧耐用著称,深受群众欢迎,畅销全国各地。据记载同治时期扬州宝应的和丰裕锅席店就有“关席”出售。甚至连清朝皇室也对浒墅关席青睐有加,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巡游江南,途经苏州浒墅关,见到“关席”后抚掌叫绝,向地方官索要。而清末慈禧太后也曾多次派“采办”到浒墅关选席。浒墅关甚至成了席子的代名词,以至于在百业楹联中关于席店的楹联就是“梦到邯郸酣更好,制传浒墅妙如何。”而有一个关于席子的谜语,谜面就是“名曾浒墅关前播,梦向邯郸道上寻。”可见浒墅关席子影响之大。

草席文化

浒墅关历史悠久的席业生产孕育出了独特的席文化,广大席农在辛勤劳作的过程中以席为歌咏对象抒发自己真实的感受,创造了不少关于席业的民谚歌谣,这些独特的民谚歌谣有的反映了席业生产的经验,如“席面清白勿见筋,阿囡撒尿勿要紧。”“晒草再浸草,润草席更牢。”“小暑不割草,大暑白云飘。”“席草冬月种,来年小暑割。”“凉席整洁忌樟脑,汗湿席面忌光照。”“草席易霉要记牢,勤揩勤晾透风燥。”“勿可轻,莫压重,添一根草压一根,压轻有隙缝,压重无弹性,勿是绣花胜绣花,打席人讲究手艺精。”有的反映了席农的辛勤劳动和对生活的祝愿,如“调筋添麻风风传,打席抬扣黄昏头。”“百条经,万根草,一条草席半身潮。”“打席五更起,落扣月西移。”“山头青,草头黄,勤俭打席家兴旺。”还有的是情歌,如“打条通草加双席,送给阿哥配凤凰。”“喜备和合席,和气到白头。”“一条和合(席)卷两头,贫贱夫妻勿用愁。”“阿哥打席心莫慌,小妹添草添双草。”“阿哥挡扣要细心、小妹添草根根情。”这些情歌使紧张繁忙的工作过程也充满了柔情蜜意。另外还有“阳山白龙席”、“龙凤席”、“和合席”、“织席阿姐和绣花妹”的民间传说故事。这些多姿多彩的席文化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合集
  • 苏州特产

本站声明: 本站《浒关草席》由"南拥夏栀"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周热门资讯 更多
合集专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