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料 姑苏区 景点 太平天国忠王府
太平天国忠王府

手机扫一扫查看

太平天国忠王府

一键纠错
介绍

太平天国忠王府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与拙政园相邻,是清代农民起义政权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是当年太平天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筑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遗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王府,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清咸丰十年四月(1860年6月),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苏州。同年十月起,就吴姓拙政园基地改建忠王府,并将其东潘姓、其西汪姓宅第等一并收入,扩展为王府之地,形成一片包括官署、庭舍、园池“绵亘里许”的建筑群。

同治二年冬(1863年12月),苏州失守,忠王府修理工程仍未完工,但已初具规模,太平军退出苏州,李鸿章据忠王府为江苏巡抚行辕。

同治十一年(1872年),改为八旗奉直会馆。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伪据为"江苏省维新政府"驻所。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借作校舍。

1951年,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1960年,改为苏州博物馆馆址。

主要景点

卧虬堂

为忠王府东路建筑,堂外为紫藤院,后为戏厅。相传当年拙政园主王献臣与吴中才子文征明、唐寅、祝允明等相情相慕。仲春时节,藤飞花放,王献臣常在此宴饮诸子,名为“卧虬堂”。卧虬既因紫藤蟠屈似龙而名,又隐寓名士循世隐逸之意。

古典戏台

会馆是同乡人聚会之所,更是商贾贸易洽谈之地,往往建有戏台。古典戏台为忠王府东路建筑,是八旗奉直会馆利用南部四合院的庭院修建而成,虽经数次维修,基本保持其原貌,是目前国内保存完好的室内古典戏台之一。整个古典戏厅占地面积达450平方米,气势雄伟,高达9.85米,顶部为跨度达14.8米的歇顶式顶棚,在顶棚边檐下沿配翻窗47扇,补充室内的光线,造就了一个室内戏台。戏台长8.65米、宽6.10米、高0.96米,戏台正面墙壁为著名画家金心兰所作的梅花仕女图,雕刻在黄杨木圆洞门屏障之上,戏台东西两端各设上下台阶。台两旁及对面均为名家的书法壁画楠木画屏,共26扇52面,有沈周、唐寅、文征明、王宠、徐渭、王铎等名人书画,为工匠高手杨氏所镌,使整个古典戏台的文化氛围十分强烈,艺术价值甚高。1986年昆曲名家俞振飞先生在这里作了专场演出,深得中外人士的青睐,乔石、基辛格等一些国内外著名人士也曾在这里观摩、听书和看戏。

四合院

忠王府东路建筑,古典戏台后的第二进。因当时为满足旗人的居住习惯,将忠王府东路建筑改建为四合院,其风格完全是按照北京皇家四合院建造。其柱漆为朱红,而窗棂漆为墨绿,呈现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使我们后人在江南水乡也能领略北方四合院的建筑风格。总面积为720平方米。

鹤轩

鹤轩为忠王府西路建筑,鹤轩为三开间,其板壁均为楠木,故名楠木厅(又称花厅)。前有庭院,庭院和前大厅为一高墙所隔,原中有一圆洞门,高墙上有五扇形式各异的漏窗,庭院内有小石堆筑,雅致幽静,内有连理宝珠山茶两珠,为清初陈士遴时遗物,另一高大的洋玉兰树,有数百年树龄,并有一枝桂花,每年总是第一个开花,一般均开花2-3次。这些树均为一级保护古树名木。

走马楼

走马楼为忠王府西路建筑,其为一围廊式两层建筑,原为太平天国时家眷住宅。上下楼不仅有楼梯,还有暗门。在楼东处有暗窗为圆洞式,可以了望,更可以越窗潜走。与鹤轩相对的是“幽生水室”,原室内柱上悬挂史可法的对联“斗酒纵横廿一史,炉香静对十三经”,绕廊行,室后又一室,为“鹤与琴书之室”,系洪钧先生手笔。在中央的天井内,原养有二只鹤于其中故名。其后折西即为张宅的住处,并行两幢为五开间带厢房的二层楼建筑,前幢还保留其原貌,特别是西北角的小姐闺房,很有特点。后幢于1976年拆除,梁柱均为黄杨木,其西北即为张履谦的花园,即“补园”。

龙凤窗格

忠王府东路大殿前有20扇长窗,海棠花格心,裙板浮雕云龙,中夹堂板(又称绦环板)缀以云凤,为太平天国时旧物。

苏式彩绘

忠王府的苏式彩绘亦堪称一绝。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水平高,为全国所罕见。经调查统计,原有包袱棉285方,如意头210个,共有彩绘495方,其中3/4为山水、花鸟、走兽及绚丽的锦纹,取材大多寓意福禄寿、吉庆有余、百事如意、锦上添花等,如钱蝠(全福)、柏鹿(百禄)、蝠磐(福庆)、蜂猴(封侯)等。其中反映太平天国艺术特征的主要是龙凤艺术,如大门、仪门的额枋和正殿的额枋、步桁、脊桁绘有“双龙戏珠”、“祥云团龙”、“丹凤朝阳”、“凤穿牡丹”,可惜早已被涂刷,仅有正殿东西次间脊桁上的两方“凤穿牡丹”幸存。如今,彩绘完整留存的共343方,其中323方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原作,其余是后来涂改的。苏式彩绘以精雅秀丽著称,忠王府彩绘可谓现存清代苏式彩绘的代表作。

文物遗存

忠王府位于苏州北寺塔路(原东北街),其主体即中路的官署,是按太平天国规制修建的,后虽经李鸿章拆去东西辕门、角楼、鼓吹亭,改大门为清代衙署样式,并涂改龙凤纹彩绘,但其他仍保持原貌。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照墙、大门、仪门、正殿、后堂、后殿等,纵深约140米。

忠王府大门面阔三间12.5米,进深10米,原为单檐歇山,后改硬山顶。前后檐柱上置阑额枋,架平板枋,施三参单昂斗拱,承檐桁,架抹角梁,置斗拱,托下金桁,承角梁。梁枋彩绘均被涂刷,龙凤痕迹依稀可辨,柱础均为青石覆盆式。次间脊柱之间砌隔墙,明间设断砌门,置抱鼓石。大门左右翼以八字墙,前踞石狮。抱鼓石和石狮均镂刻精细,气势不凡。仪门为硬山式,面阔三间13.5米,进深8.5米,梁、枋、桁间饰以彩绘。门后为石板广庭,东西廊庑各宽七间,隔庭相对。

正殿与后堂均硬山顶,各面阔三间,以纵深五架的卷棚顶穿廊过渡,连结为一整体,平面呈工字形,故俗称工字殿。正殿高约11米,面阔17米,进深14.5米。前置步廊,额枋上置平板枋,列一斗三升斗拱,上置连机承檐桁。廊柱头置丁字科前出挑承檐桁,后出梁垫承月梁。步柱间共设海棠花格心长窗十四扇,裙板浮雕云龙,绦环板饰以云凤纹。殿内梁架结构似厅堂抬头轩贴式,步柱与金柱间作船篷轩,金柱与后步柱架大梁,连后双步檐廊。明间后步柱间设屏门。后堂面阔14.2米,进深6.2米,后置步廊。梁架圆作,与正殿扁作相异。正殿与后堂的梁、枋、桁间均饰有彩绘。

后堂与后殿之间辟小院,有东西两厢相对。后殿硬山顶,高同正殿,面阔三间14.6米,进深10米。前设步廊,额枋上设平板枋,列一斗三升斗拱。廊柱有置单面出跳的丁字科。步柱与金柱间设船篷轩,金柱与后步柱间架大梁。后步柱之间设屏门十八扇,门枋与后步枋间设垫板,以引条分隔为九方,皆绘有壁画,内容以鹿、鹤、虎、豹、狮、象、鸳鸯、绶带鸟、白兔、花猫等鸟兽为主,配以树石花草,各有寓意。后檐柱与后步柱间相距仅1米,后檐高达7米,超出前廊桁2米,实属罕见。此殿原为太平天国供奉天父天兄神主,举行礼拜仪式的地方称为"圣殿"或"天厅"。[2]

忠王府为署、宅、园为一体的建筑,其花园部分在王府的东部,现在属拙政园,目前的忠王府仍包含了汪硕甫宅园的部分建筑和庭院(汪宅的大部分在后来的清光绪三年(1877年),被吴县盐商张履谦以银价6500两购得,大加修葺,补残全缺,取名“补园”,现属拙政园),庭院中保留了明代文征明手植紫藤,枝萝漫卷,古朴苍劲。在忠王府正殿东侧戏厅内,还保留了一座大型的室内戏台,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李秀成攻克苏州后所建。忠王府原建戏台二、三座,太平天国失败后,其地屡经易主,诸多变迁,现仅存一座,戏台呈方形,二层建筑,通高8.78米。下层台面高出地坪0.98米,纵深8.7米,横宽6.17米。演出舞台面为42.6平方米,高4.4米,平顶,三面敞开,一面设置上下场门。上层高3.4米,外置低栏,内设活络窗板。台口有可以升降的铁杠一根,为演武戏“上杠子”时所用。80年代戏台仍在使用,1982年“苏、浙、沪两省一市昆剧会演"时,就在此戏台演出昆剧。

相关合集
  • 苏州景点
  • 姑苏区景点

本站声明: 本站《太平天国忠王府》由"阳光①夏づ"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周热门资讯 更多
合集专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