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俭堂,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宝塔街12号,始建于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
师俭堂,占地面积2746.54平方米,建筑面积3534.10平方米,大小房屋150余间。堂以宝塔街为界,分南北两部分。师俭堂内共有244幅雕刻,其中砖雕27幅,石雕4幅,木雕213幅。师俭堂主轴的规整、严谨与东西轴的结合在一起,主次分明的建筑将园林与住宅互相融合贯通,形成“西宅东园”的宅第格局。师俭堂,其门屋、大厅前檐有云头挑梓梁檩的做法。师俭堂是一座反映晚清工商绅士坐行经商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代表建筑。
2006年5月25日,师俭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师俭堂始建。
乾隆六十年(1795年),宝山知县唐作梅赠送的“谊敦周急”匾。
清同治三年(1864年),徐汝福重建师俭堂。
光绪二年(1876年),师俭堂又有修葺或扩建。
20世纪60年代,师俭堂房屋由该地居民租居。
1971年,师俭堂136间房除留给自住房屋1间外,其余房屋予以全部没收。
1983年,师俭堂后楼厅西部195.69平方米退还徐氏。
2004年4月,师俭堂对外开放。
结构
师俭堂,占地面积2746.54平方米,建筑面积3534.10平方米,大小房屋150余间。堂以宝塔街为界,分南北两部分。从南向北依次为:中轴:河埠、仓库、铺面、宝塔街、门厅、大厅、楼厅、内宅、后天进、河埠;东轴:河埠、铺面、宝塔街、黎光阁、半亭、假山、曲廊、四面厅、梅花亭、佛楼、后天井、河埠;西轴:河埠、铺面、宝塔街、铺面、备弄、走廊、厨房、河埠、杂屋、柴房等。每进之间有石板铺地的院子或天井,路与路之间设置备弄、封火墙。街北门厅南向上部有木雕门楼,宅内三进有砖细墙门;共有六个河埠贴水而建,其中一个商用,一个公用,四个家用;师俭堂中轴前后六进。
师俭堂其单体建筑有南北两路,北路有花厅、附房;南路有门屋、祖屋、大厅、楼厅两路单体建筑之间有备弄贯通。大厅,山墙设五山屏风式封火。面阔三问,进深九檩。为内四界前重轩形式。楼厅,面阔三问带两厢楼。底楼副檐做法。二楼廊柱退半界,骑廊形式。楼厅前塞口墙正中设砖雕牌科墙门一座。花厅,取名凝香书屋,面阔三问,进深九檩。为内四界前轩后双步形式。
特点
师俭堂由于三面环河和周边建筑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取北偏东43.7°,师俭堂主轴规整、严谨与东西轴的结合,主次分明将园林与住宅互相融合贯通,师俭堂,其门屋、大厅前檐采用云头挑梓梁檩的做法。
雕刻
师俭堂所有建筑内共有244幅雕刻,其中砖雕27幅,石雕4幅,木雕213幅。师俭堂隔扇棂格由回纹、藤纹、龟纹、冰裂纹等图案构成,内面是在油漆过的绦环板、裙板上雕刻花鸟、隔扇内侧由徐伯铭将其收藏的“汉元康铭”、“汉舞铙一”、“颖阴宰之印”、“汉铎”、“长寿半钩”、“新莽泉范文底”等古董临摹后,刊刻在油漆绦环板上。师俭堂第三进门厅临街建有一座4米宽的木雕门楼。第一幅雕刻说得是状元及第的故事。第二幅说的是三国时,诸葛亮驱船前来迎接从东吴归来的刘备。第三幅刻的是“福禄寿禧”四神。
书画
师俭堂裙板上是清代宋谷年在益寿轩内创作的“水仙”、“梅花”、“竹子”、“菊花”一组花卉,由清代精于竹刻的金之骏刊刻。外侧是徐伯铭关于收藏书画真伪的鉴定文字,由清人坚白写成行书,梦吉(即金之骏)用线刻的手法刊刻在清水裙板上。师俭堂墙门字牌内镌“职思其居”四字,并署“辛酉春月蔡元定”款识。
师俭堂是集河埠、行栈、商铺、街道、厅堂、内宅、花园、下房等于一体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兼具官、儒、商三重使用功能。师俭堂布局规整,整体建筑精美,是一座反映晚清工商绅士坐行经商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代表建筑。师俭堂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本站声明: 本站《师俭堂》由"帐号已注销"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