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网友“旧情节.”提供
001钱大钧故居
该建筑建于民国时期,坐北朝南,为青砖二层洋房,前后三进五开间带两厢楼房,2014年全面维修。
钱大钧(1893—1982)辛亥革命元老,国民党高级将领。
002费仲深故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原存三路四进。中路第三进大厅面阔三间12.15米,进深九檩12.2米,梁架扁作,前有鹤颈轩、船棚轩,内山墙有清水砖勒脚。砖刻门楼署光绪十七年(1891)款。西路园中假山、水池已废,现存鸳鸯厅、船厅、书斋、曲廊及百年老树。东路仅存前堂三间,脊桁有彩绘。东路第三进西面边间拆除,第四进为民国改建。
费仲深(1883—1935),名树蔚,吴江同里人,曾官北洋政府肃政史,爱国耆绅。
003谢家福故居
该宅为清代建筑,南向,现存两路。西路原有楼五进。东路存轿厅和大厅。大厅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七檩11.8米,扁作梁,前有船棚轩。宅基为明代沈均“废园”故址。据考,太平天国劝王府曾设于此。
谢家福(1847—1896),洋务派爱国士绅。
004张宅
该宅坐北朝南,为清代建筑。原由四个朝南庭院组合成田字形平面,可合可分,西侧有一小园。现存坐北朝南二进楼屋,第一进楼厅面阔五间19米,进深十檩11.3米,高10米。南北各出两厢。东立面五山屏风墙高低起伏,门窗参差错落颇具特色。
005吴宅
该宅始建于清代,现存两路。东路四进,第一进砖雕门楼保存完好,为光绪年间所刻;三进走马堂楼轩梁雕花,较完好,走马楼前亦有砖雕门楼一座。西路尚存古井1口。
006瑞莲庵
该宅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清道光七年(1827)重建。前殿后院,殿宇朝南四路三进。西路第二进为大殿,硬山式,面阔三间11.2米,进深12.2米,圆作梁,前翻轩。园中水池曾植异种五色莲花,为吴中赏莲胜地之一。今山池亭榭俱废。
007关帝庙
该建筑建于清代,原为报恩寺别院,坐北朝南,现存两路。东路有山门、大殿二进。大殿为硬山顶,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七檩15米,扁作梁,前有船棚轩。
008思绩堂潘宅
该建筑为清代建筑,坐东朝西,原有两路四进,后有园。现存一路两进建筑,第一进为大厅,面阔三间11.2米,进深13.6米,额枋浮雕戏文,悬有“思绩堂”横匾。前有两厢。第二进为花篮楼厅,雕工精细。
009佛慧庵
该建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清同治四年(1865)重建。西路存硬山顶大殿,朝南,面阔三间11.7米,进深12.7米。东有放生池,池北临水筑花厅。
010灵迹司庙
该建筑位于东北街,明成化元年(1465)始建于百口桥,清乾隆初移建于此,光绪初重修,俗称疟痢都城隍、痢疾司堂。现存坐北朝南三路四进建筑。中路正殿单檐硬山造,面阔三间10.2米,进深11.4米,高8米,扁作梁架,有船棚轩,外檐设桁间牌科,带象鼻昂。殿后有楼两进,为寝宫,俗称娘娘殿。正殿阶前有“止疟泉”,井栏已缺失。山门、戏台已废。
011敬彝堂严宅
该建筑为清道光、咸丰年间严氏三代翰林住宅,建筑原有三路三进夹备弄,现存两路两进,正路大厅称“敬彝堂”,明式结构,三开间双翻轩,方木庭柱,雕花方石柱础,寿字雕花挂落,方砖地坪,东西两边贴水磨砖砖细门框。中路第一进门厅已废。原有二路长廊通后花园,后花园有假山、池塘、旱舫等。西路已拆除。东路仅存第三进楼厅,有雀宿檐、船棚轩、木雕挂落。
012邓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现存三路四进,东、北两边临河。中路正厅、内厅前分别有清光绪乙巳(1905)款“慎乃俭德”门楼,光绪丙午年(1906)六月黄裳题“厚德载福”门楼。正厅面阔三间,前后翻轩。西部花园已废,现存湖石假山及黄杨、玉兰等花木。
013元宁公所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为一路三进平房。第一进、第二进为四开间,其中第二进大厅为扁作雕花梁,有翻轩,在大门前东南方转角处存有花岗石阴刻“元宁公所”界石一方。元宁公所旧为皮革业行业会所。
014曹沧洲故居
该建筑建于清代,现存正路、北路两部分。占地约3600平方米。正路坐西朝东,现存大厅及两进堂楼。大厅面阔三间11.5米,进深六檩12米,扁作梁架,前有双翻轩,有陆润庠题额浑水门楼。北路为三个南向并列的庭院,均以楼房为主,宅南原有小院,已毁。
曹沧洲(1849—1931),近代名医,清光绪年间曾被征召入京为御医。
015余宅花园
该建筑建于民国时期,坐北朝南,门西向,主体建筑为西式洋楼,三开间。其余均为中式建筑,有厅、亭、廊等。西南有湖石假山一组,浑然玲巧,西式洋楼青砖立面,东南角出六角转楼。
016福济观
该建筑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清同治十年(1871)重建。坐北朝南,中路仅存山门及两庑。福济观俗称神仙庙,供奉吕纯阳,旧俗农历四月十四轧神仙处。山门面阔四间14.2米,进深6.8米,硬山顶,青石覆盆柱础,西路存楼两进,东路有平房两进。
017永丰仓船埠
该建筑始建于明天顺八年(1464),清代曾为钱局、火药局、宝苏局、总捕同知署使用。船埠石砌,长达80米,宽30米,尚完整。
018庄宅
该建筑建于晚清,20世纪30年代江阴商人庄氏购自潘家,存朝南二路四进。正路后三进均为三开间楼屋,连以厢房。主楼面阔三间16米,进深12米。楼下有双翻轩、落地明瓦长窗。第二进楼厅前有翻轩,有砖雕门楼一座。
019吴廷琛故居
故居为清代建筑,现存东西两路。东路大厅面阔三间12.85米,进深12.7米,前后均有翻轩,脊檩和四界大梁饰彩绘,棹木雕刻精细。1985年维修。厅后有楼三进。
吴廷琛(1773—1844),清嘉庆七年(1802)状元,官至云南按察使,晚年主讲苏州正谊书院。
020洪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现存二路。西路存四进,第一进即大厅,面阔三间9.4米,进深六檩11米,扁作梁,前后船棚轩。第二、第三进为走马楼厅,前有门楼,额“麟趾呈祥”,署款咸丰七年(1857)。东路存花厅、楼厅各一。院中有假山。
021徐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西朝东,现存两路四进,建筑面积1185平方米。南路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间,附书房一间,共宽15.2米,进深八檩9米,扁作梁,前有船棚轩。后为内厅、楼厅各一进。前后共有砖雕门楼二座,末进有光绪十四年(1888)款,题额“悦豫且康”。北路有花厅两进。
022蒋侯庙
该建筑原祀东汉蒋子文,明洪武四年(1371)始建,清宣统二年(1910)重建。坐北朝南,三路三进,建筑面积1588平方米。中路有清水砖贴面山门,上层为朝北戏台,左右接东西看楼。大殿硬山造,面阔三间12米,进深六檩12.5米,扁作雕花梁,前有双船棚轩,前后檐列枫拱,后有穿廊接后殿。
023潘奕藻故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东临临顿河,原为五路五进,现存厅堂六座,楼三座,门屋及下房十余间。东边路花篮厅,又称纱帽厅,面阔三间9.4米,进深六檩7.8米,有鹤颈轩、船棚轩,垂篮等装修甚精。西路现存享堂,圆作梁架,门窗保留,堂前有花园,保留有黄石假山等。
潘奕藻(1744—1815)字思质,号畏堂,乾隆四十九年(1784)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官至郎中。
024吴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存三进,中路依次为轿厅、大厅和楼厅。楼厅面阔五间19.2米,进深五檩9.7米,下层有鹤颈轩。东、西次间前各出厢楼两间。
025程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东朝西,原有四进,第一进在马路拓宽时拆除,现存三进,前一进为平房,面阔三间,后两进为走马楼,面阔五间(含二厢),中为天井,第三进楼厅前砖刻门楼额书“甲戌六月”(1934)“贻厥孙谋”沈吟涛题。第四进楼厅的北侧为坐北朝南清末楼厅,面阔七间。
026吴钟骏故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二路五进。东路门厅有双翻轩。第二进大厅面阔三间12.4米,进深10.8米,扁作梁架间垫小斗,存山雾云。楼厅前门楼额“毓秀□臻”,乾隆三十二年(1767)款。民国13年(1924)吴家后裔将房产卖给伤科医师闵采臣。
吴钟骏(1798-1853),道光十二年(1832)状元,历官詹事、内阁学士、浙江学政、礼部右侍郎等职。
027丰备义仓旧址
该建筑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江苏巡抚林则徐创建于抚署内,用以积谷备荒。同治三年(1864)冯桂芬、潘遵祁重建于今址。原有粮仓二百二十间。现存三十多间,面积1000平方米,平面呈口字形,中间为晒场。东傍河,近拙政园。
028德裕堂张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现存两路四进。西路第一进门厅,面阔三间,穿斗式梁架,进深五界。第二进轿厅,面阔三间带二厢,已改造。第三进大厅面阔三间,扁作梁架,前有翻轩,梁檩彩绘隐约可见,棹木椭圆形,雕狮象走兽贴金,山雾云精雕贴金,青石柱础,方砖斜铺。厅前门楼已残,额“德裕后昆”,雕方胜、笔锭、如意及垂莲。
029华宅
该建筑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现存两路四进。东路第三进为大厅,面阔三间10.6米,进深8米,梁架扁作,前后有翻轩,落地长窗雕刻精细。第四进为楼厅,楼板搁梁上雕和合图。楼厅前存砖雕门楼,有乾隆十年(1745)款。西路第二进花厅翻轩较为精致。
030谦益堂潘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现存三路。中路四进,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间11.2米,进深八檩13.6米,梁架扁作,带荷叶墩、山雾云、斗六升连机,正桁有彩绘,前有月梁,船棚轩,青石鼓墩,台基高,四踏步。后有楼厅二进,西路有楼四进。东路有楼一进,后园已废。该建筑群规模较大,建筑分清和民国两个时期,时代特征较明显。
031申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现存三路六进。中路前三进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后三进为楼厅。第四进楼厅较精,面阔三间10.5米,进深8.2米,前有一枝香轩,梁枋有浮雕人物,与第五进组成走马楼。东路有花厅三间,楼厅一座,前有方亭,原有花园已毁,西路有五开间楼厅及附房,用材较大。
032潘宅
该建筑为清代住宅,坐北朝南,现存两路三进。两侧有“平阳衍庆堂”字样界石。有大厅、花厅、内厅、女厅、轿厅等。均有翻轩等雕刻装饰构件,工艺较精。第二进门楼上砖雕刻有梅、兰、竹、菊图案,水平较高,惜局部已残损。
033玉器公所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现存一路三进。门西向,大厅居中,面阔三间,进深十界。前有抱厦,出斗三升拱,枫拱描金。扁作四界梁,翻轩均雕刻精美。后殿三开间,两侧出厢房,据传原为周王庙,大殿前仍存花岗石圆形蜡台一座。曾作为玉器业行会公所所在地。
034织造局旧址
该建筑现存三进清代建筑,大厅面阔三间,进深八界。楼厅面阔五间加二厢,进深七界,扁作雕花梁承重,有翻轩。一座砖雕门楼,门额“燕翼相承”为同治癸酉年(1873)洪钧题,另一座为“癸酉仲冬吴宝恕”题,已残。
035汪鸣銮故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现存三路七进。中路第三进为大厅,面阔五间18米,进深十檩12.8米,扁作梁,前有船棚轩,青石鼓墩础。厅后有五开间楼,东路六进,以楼为主,全宅存砖雕门楼六座。
汪鸣銮(1839—1907)浙江杭州人,侨寓苏州,同治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兼总理衙门行走。
036春申君庙
该建筑始建于明初,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坐北朝南,依次有照墙、头门及戏楼,后殿已改。头门三间,上层即戏楼后台,硬山顶,北部突出部位为歇山,3.95米见方,通高约6.2米,八角形藻井彩绘盘龙,大殿为三间,前有抱厦,硬山顶,梁架雕刻精致。
春申君名黄歇(公元前314—公元前238),于战国楚考烈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48)封于吴。
037张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存一路三进。大厅面阔三间16米,进深9.4米,青石鼓墩柱础。前有乾隆十年(1745)砖雕门楼,额题“吟德怀和”。民国时属张姓绸商。
038诵芬堂雷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东西两路,为中药名店诵芬堂(雷允上)业主雷氏住宅。大门东有贴砖内影壁。东路为走马楼,面阔五间13.3米,进深19米,扁作梁,青石鼓墩础,长短窗和挂落完好。中央天井东西宽8.7米,南北宽4.8米。西路两进楼房,后进为西式建筑。
039潘曾玮故居
故居建于清代,为朝南两路建筑,现存东西各一座楼厅,又名养闲草堂。门厅曾悬李鸿章题“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匾。西路楼厅为五开间两厢,面阔约20米,进深约15米。
潘曾玮(1818—1886),官至刑部郎中。
040金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三路四进。正路四进,第三进大厅面阔三间9米,进深五檩9米,扁作梁,前有船棚轩,厅前附两厢。第四进楼厅三间带两厢,楼下有船棚轩。厅、楼西侧接花篮厅及小楼,花篮厅前有船棚轩,后有菱角轩。
041许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朝南三路。正路四进,第三进大厅面阔三间12米,进深10.7米,梁架扁作雕花,前置鹤颈轩、船棚轩,观音兜山墙。末进为四开间后出两厢楼厅,楼后园已废,仅存半亭。宅内尚存门楼两座,一书“俭德传家”额。
042张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现存两路。东路存砖雕门楼一座,保存完好,花篮厅一座,扁作梁架雕花较精。西路花园及建筑均已改造。
043王宅
该建筑为苏纶厂经理王驾六所建,为民国时期建筑,坐北朝南,现存两路。东路存六进。第一、二进为对照花篮厅,各面阔四间13.5米,进深五檩7米,扁作梁,前后翻轩,垂篮雕刻精致。左右连以回顶厢庑。后四进都是楼。西路大厅已拆,现存五进,第二、三、四进为楼,北至东中市。
044季宅
该建筑为清代建筑,坐南朝北,三路五进。西路鸳鸯花篮厅面阔三间11米,进深12.1米,前附两厢。楼西有庭园,面积约180平方米,以小型山池为中心,环以亭、阁、轩、廊。中路楼五进,有道光二十八年(1848)门楼两座,保存较好,其一有冯桂芬题额“师俭贤后”,另一额“慎修思永”。现命名为师俭园。
045周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南朝北,共两路三进。西路有花篮厅与书斋东西并列,南北形成四个各不相同的小院,蕉石当窗,竹木掩映,十分幽静。花篮厅面阔三间13米,进深12米,扁作梁架,前后有翻轩,大梁和槅扇雕刻精致。
046顾宅
该建筑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现存五进。第二进大厅圆作梁架,面阔三间9.9米,进深8.9米,前置鹤颈轩,落地长窗及屏门完整。第二、三、四进为走马楼。
047石宅
该建筑为清代建筑,坐东朝西,现存三路二进。北路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间11.4米,进深九檩11.2米,梁架扁作雕花,棹木雕人物。山墙内壁有清水砖勒脚。厅前有踏跺三级,尚存砖门楼一座,题字已废。
048吴大澂祖居
该建筑为吴大澂早年所居,即“友恭堂”。原为明代画家金俊明“春草闲房”旧址,重建于清乾隆初。南向五路,厅、楼三、四进不等。西起第二路原有“太史第”匾。第三进楼厅面阔三间10米,进深八檩9米,扁作梁,前有船棚轩,青石础,斜铺方砖。门楼残存“鲤鱼跳龙门”砖雕。有“友恭堂”界石。北至閤村坊巷19号。
吴大澂(1835—1902)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书画家,官至湖南巡抚。精通训诂考据之学,有《愙斋文稿》《古籀汇编》等著作刊行。
049五路财神殿戏楼
该建筑于明初始建,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建,光绪中修。坐南朝北,与殿宇遗址隔巷相对。硬山顶,面阔三间7.3米,进深6.5米,高两层8.4米。上层设挂落、栏杆。下层清水砖贴面,辟门三,左、右门有“利泽”“财府”砖额。两侧北出砖墙,高与檐齐。前有蹲狮石望柱,当年装有栅栏。
050长洲县城隍庙
该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清嘉庆二十年(1815)重建,同治六年(1867)修。现存东西两路。正路存仪门和大殿。大殿为硬山式,面阔三间12.7米,进深10.85米。扁作梁,三翻轩,有桁间牌科,梁、檩间饰有贴金彩绘“包袱锦”,惜现已吊顶。西墙有嘉庆二十年《城隍庙碑记》一方。东路存楼屋两进,均已改建。
051程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民国时为银行家程继高所有。占地1484.28平方米,建筑面积1379.53平方米,南向三路,中路五进。第二进为大厅,三开间,双翻轩,梁雕花,柱径40厘米。第四进为三间带两厢两层楼。第五进为民国初改建的西式楼房。东路有一砖雕门楼,已损毁。
052杭宅
该建筑为清代建筑,存朝北五路,东起第三路头进为花厅,面阔三间8.75米,进深6.8米,梁架扁作,卷棚顶,落地长窗。西起第二路第二进为楼厅,外檐有桁间牌科,青石鼓墩柱础。后园已废。
053陆宅
该建筑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现存一路四进,第三进为大厅,面阔三间,共14米,进深10.9米,前有弓形轩、船棚轩。第四进为堂楼,下有船棚轩,挂落较精细。
054范烟桥故居
该建筑建于清代,朝东面河,共三进。即邻雅旧宅、向庐。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间12.2米,进深五檩9.25米,扁作梁,前一枝香轩。末进为五间两厢楼厅。宅南有园,旱船、水池已废,花厅、书房、假山及紫藤、玉兰等花木尚存。
范烟桥(1894—1967),吴江人,作家。尤其在小说创作与研究、电影剧本和旧体诗词创作、报刊杂志编辑、地方文献收集、文物保护等方面,卓有成就。
055潘遵祁故居
该建筑建于清代,东宅西园,即西圃。原宅六进南向,正门位于西花桥巷,现仅存大厅及楼厅四座,大厅名“五松堂”,面阔三间13.8米,进深12.5米,梁架扁作,雕刻精细,前后翻轩,左右磨砖勒脚。园已废。传太平天国时曾被用作民政长官署。
潘遵祁(1808—1892),道光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学者,善诗文。
056王氏怀新义庄
该建筑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现存南向二路。东路八进。第四进为花厅,前置一枝香轩廊,内接鹤颈轩。第五进为船厅三间,卷棚顶,面阔三间11米,进深6.26米。第六进为花厅,前院存湖石花坛。“义庄”的建立以“积善、读书”为根本,教育出了一批王氏名人,如著名医家王鸿翥、电脑大王王安等。
057吴氏垂裕义庄
该建筑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三路七进。中路第二进为享堂,硬山顶,面阔三间10.4米,进深10.9米,圆作梁,前翻轩,月梁浅雕花卉,外檐列桁间牌科,有挂落。第三进为后堂,梁架圆作,左右以卷棚顶短廊与享堂相连。堂前有“业广惟勤”门楼,光绪二年(1876)款。
058梓义公所
该建筑建于清代,现存坐北朝南两进,山门临街,上为北向戏楼,面阔三间10.9米,进深6.35米。大殿为硬山顶,扁作梁,前后有船棚轩。外檐列桁间牌科。初在憩桥巷,同治年间移建于此。原为木工业行会所在,又名公输子祠,俗称清洲观。
059玄妙观方丈殿
该建筑建于清康熙年间,包括灵官殿、萨祖殿、振法堂、施公祠等一组建筑。主殿三间,面阔10.7米,进深9.8米。大殿为硬山顶,滚筒脊,扁作梁架有雕刻,有前翻轩。1999年观前街综合整治,对该建筑全面维修,并将原宝积寺移建至其东路,合并成一处建筑群。
060天宫寺
该建筑创自东晋末,明、清陆续重建,现存一路四进,有坐北朝南工字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六界,歇山顶,四角为石柱,方砖地坪保留,门窗已改。
061陈宅
该建筑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东路第一进门厅面阔三间,砖细垛头,云头挑梓桁。第二进轿厅面阔三间,门窗、地坪已改。中路存第三进,棹木厅面阔三间,前有船棚轩,存棹木、山雾云,门窗、地坪局部保留。天井内花岗石六角古井已废。中路第四进、第五进为走马楼面阔三间带两厢,有雀宿檐、竹节撑,门窗、地坪、屏门保留。
062潘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存四路建筑,南面门厅、大厅等建筑多已拆除改建。东路临河,一、二进为三开间边厅。第三进、第四进为走马楼,第三进天井内有花岗石古井一口。中路存两进面阔三间走马楼,东北角天井内有青石古井一口。北向菉葭巷新建门厅一座。西路多为边厅、花厅。第三进天井内有署“戊戌仲冬吉旦”清水砖细门楼一座,字额为“螽羽衍长”。
063潘氏松鳞义庄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存二路。东路第一进为门厅,面阔五间,进深四界,门窗、地坪已毁。第二进为面阔三间棹木厅,存山雾云,前有一枝香鹤颈轩,后接船棚轩,门窗、地坪全毁。第三进三开间大厅,存船棚轩,一枝香轩。西路存五开间大厅,进深九界,门窗、地坪已改。
064丁氏济阳义庄
该建筑为清道光十八年(1838)丁锦心创建。现存坐北朝南六进房舍,建筑面积2590平方米。头门三间五檩,前有“丁氏义庄”砖额,后附民国六年(1917)门楼额“遗泽流长”,丁怀棨(即丁春之)书。享堂面阔三间12.3米,进深六檩9.5米,圆作梁,前有一枝香鹤颈轩。后堂三间。一、二进以两庑连接,二、三进以单间穿堂相通。
065德邻堂吴宅
该建筑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现存两路。东路仅存边厅,梁架古朴。西路第三进大厅面阔三间13.2米,进深11.6米,扁作梁,逢柱见斗,前有船棚轩,木柱础。厅后有徐葆光题“竹苞松茂”砖雕门楼及贴砖影壁,下为石须弥座。第四、五进为楼厅,有木柱础。第六进为下房,西北隅有两层更楼。
066查宅
该建筑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一路四进。第二进大厅三开间,前有翻轩,后有屏风,青石扁形鼓墩础。第三、四进为楼,梁枋、长窗、栏杆、挂落雕刻较细。有砖雕门楼一座。该建筑南北跨悬桥巷至菉葭巷。
067端善堂潘宅
该建筑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五路七进。东起第二路第三进为大厅,面阔三间13.8米,进深九檩13.2米,扁作梁,逢柱见斗,有棹木。中路前有扁作花厅两进,后有带厢楼厅两进。西两路以圆作厅堂为主。东边路已改建。
此宅为潘镒芬故居。潘镒芬(1893—1953),字万玉,早年就读于南洋公学,清宣统元年(1909)毕业于江苏铁路学堂测绘科,毕生致力于黄河治理事业。
068丁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原存坐北朝南楼厅,面阔三间12.4米,进深9.25米,附东厢一间。梁架结构具有明代风格,山雾云雕刻荷叶图案。2012年整体东移建至大儒巷54号。
069韩崇故居
该建筑建于清代,现存正路五进完整。有坐北朝南大厅,面阔三间带两厢,穿斗式梁架,门窗地坪已改,进深五界,天井地坪已改。第一进门厅,外檐列桁间牌科。第四、五进为楼厅,第五进面阔五间13.4米,进深五檩6.4米,楼下置鹤颈轩,槅扇双面雕刻书画。前出两厢。西路花厅前有庭园,残存湖石假山。
韩崇(1783—1860),字履卿,号南阳学子,清元和县人,曾任职山东雒口批验所大使,收藏家。家有宝鼎山房、宝铁斋。吴大澂、汪鸣銮为其外孙。
070昭庆寺
该建筑始建于元天历元年(1328),清同治十年(1871)重建,坐北朝南四进,依次为山门、大殿、后殿。大殿圆作梁,脊高约8米。后殿面阔三间11.25米,进深13.4米,梁架圆作,前有船棚轩。2005年全面维修。
071郑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原为坐北朝南、四路七进大宅,现存二路。东路三进较完整,第三进大厅面阔三间10.8米,进深9.1米,山雾云等雕刻较精细。厅前门楼砖雕繁复,下有须弥座,题“令德贻芳”额。东路第四进门楼有嘉庆五年(1800)款,为王世琛题。
072宋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现存东西二路。东路仅存三开间带两厢楼厅,东西山墙上博风较好,楼厅用料粗壮,高大宽敞。地坪方砖为斜铺砌就,门窗、屏门保留。楼下有船棚轩,天井内青石地坪。西路为五开间楼厅,进深七界,扁作梁架,有一枝香轩及船棚轩,两厢门窗已改。该宅为大学士宋德宜康熙二十四年(1685)购置重建。
073怀德堂凌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原有三路五进,现存西路楼厅和中路两进楼厅。中路后进楼厅五开间,底层前檐有落地长窗十六扇,明间后部有纱窗槅十二扇。厅前门楼额“元旋叶吉”,乾隆四十四年(1779)款,上下枋雕戏文人物甚精。
074杭氏义庄
该建筑建于清代,于2003年移建,移建前有两路。东路两进,第二进为享堂,面阔三间11.2米,进深12米,扁作梁架,浅雕花卉,前双翻轩,后单翻轩,外檐有桁间牌科。移建后为传统庭园建筑,东路为享堂及附房。西路为花园住房部分。
075潘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前后四进,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和堂楼。大厅面阔三间12.8米,进深9.5米,扁作梁架,雕刻精细,有卷棚轩和桁间牌科,青石柱础。厅西附书房一间,前有小院,缀以太湖石。
076朱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现存四路。西路四进,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间11.6米,进深六檩9米,前有船棚轩,梁架圆作,青石鼓墩础。砖雕门楼较完整。第三进为三间两厢楼厅。中间两路,偏东一路第一进面阔三间门厅,云头挑梓桁,墙内嵌有清同治九年苏州府碑刻一方。东路前几进建筑已改建。第五进、第六进为走马楼。
077周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存两路五进,西路第二进轿厅,面阔三间,进深六界,青石阶沿,木鼓磴柱础。第三进面阔三间带两厢大厅,厢房为回顶。大厅进深八界,前有船棚轩,门窗、地坪基本保留。天井内清水砖门楼保留完整。第四进楼厅面阔三间,已改。天井内砖雕门楼已毁。中路存轿厅,已改。天井内有青石六角古井一口。东路第二进为民国大厅,青砖扁砌。东路第四进为面阔三间楼厅,带两厢。
078徐氏春晖义庄
该建筑坐北朝南,为宣统元年(1909)孝女徐淑英创办。西路存厅堂一进,面阔三间,雕花扁作梁,东西两侧有挟屋。西路和银杏等花木现位于大儒中心小学内。东路存厅堂三进,第一进为鸳鸯厅,第二进大厅与前厅以廊庑相连,有石刻14方,内容有《徐孝女七十年事实》等。东路前现为小游园。东侧庭院存银杏、桂等花木及湖石花坛。
079潘祖荫故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存三路五进。西路第二进轿厅面阔三间,进深六界,青石阶沿,木鼓墩。第三进大厅面阔三间带两厢,厢房为船棚顶。大厅进深八界,前有船棚轩,门窗、地坪基本保留。天井内清水砖门楼保留完整。第四进面阔三间楼厅已改。天井内砖门楼已毁。中路存轿厅已改。天井内青石六角古井一口,第四五进为走马楼。东路第二进为民国大厅,青砖扁砌。东路第四进为面阔三间楼厅,带两厢,天井内青石古井一口。
潘祖荫(1830—1890),清光绪间官至工部尚书。通经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此宅为潘祖荫伯父潘曾莹房产,潘祖荫大孟鼎、大克鼎曾藏于此宅。
080韩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中路第一进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五界。第二进面阔三间带两厢,进深八界,门窗部分保留,前有鹤颈轩。天井内残存砖门楼。第三进面阔三间带两厢楼厅,天井内混水门楼额“燕翼贻谋”,光绪丙子孟春(1876),仁和吴恒款。第四进楼厅有雀宿檐。西路第一进门厅面阔三间,穿斗式梁架,进深六界。第二进轿厅面阔三间,前有船棚轩,圆作抬梁式,进深七界,门窗全无,地坪已改。第三进平房面阔三间带两厢,天井内有古井一口。东路存二进。
081清慎堂王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存三路四进。中路第三进大厅面阔三间,有船棚轩,青石雕花柱础,荷叶墩、山雾云。第四进楼厅面阔三间,天井内有花岗石地坪,存有嘉庆十一年(1806)门楼,庞国钧题,额“三槐门荫”。楼下有鹤颈轩,扁作雕花梁,门窗、地坪有损。西路第四进为民国初年楼厅,门窗、围栏完整。东路轿厅、备弄内尚存木鼓墩。东路第四进楼厅已改。
082徐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现存三路。东路第一进花厅面阔三间,进深五界回顶,方砖地坪、门窗保留。第二进楼厅为面阔三间,门窗、地坪有损。天井内有光绪潘㬶书清水砖雕门楼一座,保存完整。天井内湖石假山残存,有古井一口。中路存门厅,大厅。大厅面阔三间,已整修。天井内有混水门楼残存,花窗、石地坪保留。西路建筑多有改造。
083笃佑堂袁宅
该建筑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存东中西三路。先后属顾氏、吴氏、袁氏。西路六进,第三进为大厅,面阔三间8.8米,进深7.4米,梁架扁作,设鹤颈轩、菱角轩,山雾云及长窗雕刻精细。四、五两进连作走马楼。中路花篮厅较别致。东路有家祠两进。后园已废。
084庞宅
该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83),共二路五进。西路存花篮厅,院落内存湖石假山,花篮厅与书房相对照。另一院落原有月牙池,池边有曲廊,隔岸有六角亭,今均不存。院北临河,并存河埠水码头及古井二口,其边廊为一枝香轩,通过边廊左拐可入花篮厅。往北可进内厅、堂楼。西楼厅、内厅、堂楼为居住区,该建筑构思巧妙,独具特色。
该宅康熙年间为文渊阁大学士陈世倌在苏州的行馆,至清同治元年(1862)庞庆麟(官至刑部主事、户部主事)购得此宅并修缮,金松岑、赵元任等曾居住于此。庞氏后裔多居于外地,部分侨居海外。
085郭绍虞故居
该建筑建于晚清,坐北朝南,临河,一路五进。大门外沿河原有一高大照墙。门厅、轿厅已改。第二进为花厅,存鹤颈轩,门窗、地坪已改。第五进大厅东侧边厅已塌。故居内存青石古井一口。
郭绍虞(1893—1984),著名学者、教授,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辞海》副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等。
086唐纳故居
故居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现存三路五进。中路第三、四进走马楼装修精细。西路第一、二进均面阔三间9米,进深6.2米,左右以厢房连接,形成对照花厅。宅东庭园尚存花厅、亭子等。东路第三进存民国洋楼一座。
唐纳(马骥良)(1914—1988),中国著名报人、电影评论家、记者和演员。
087杨宅
该建筑始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存二路三进,原属杨姓(一作属费姓)。西路第三进为大厅,面阔三间11.2米,进深10.2米,梁架扁作,有彩绘遗迹。棹木雕鹿、雀和缠枝花。落地长窗完好。中路第二进砖雕门楼额“翰苑流芳”,署乾隆年款。
088吴宅
该建筑群建于清代,现存三路九进,坐南朝北,体量较大,格局尚完整。其中西路第四进楼厅面阔三间,门窗基本保留,天井内有“慈孝友恭”的砖细字额,略微有损。楼后有雀宿檐。第五进为面阔三间带两厢的楼厅,海棠格长窗及半窗保留部分。槅扇保留、屏门保留、方砖地坪有损。东路第五进楼厅面阔三间有两厢,门窗部分保留,屏门及槅扇保留。中路第五进楼厅面阔二间,有复檐,楼下一枝香鹤颈轩,前有雀宿檐。第九进为民国楼厅,海棠格长窗,北面后门通卫道观前。
089吴学谦旧居
旧居建于清代,为坐北朝南建筑。第一进门厅,面阔三间,进深四界,门窗、地坪保留。第二进面阔三间带两厢大厅,进深六界,圆作抬梁式,门窗、地坪保留。天井内有光绪癸卯(1903)“克昌厥后”混水门楼保存,蒋炳章款。天井内花岗石地坪保留,屏门保留。
吴学谦(1921—2008),上海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吴学谦曾居住于此。
090裘业公所
该建筑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即硝皮同业公所。坐北朝南,现存二路三进,西路现存仪门、大殿两进建筑。大殿硬山顶,面阔三间,扁作梁架。山雾云雕刻精细,砖细及书额均有相当艺术价值。外檐列象鼻昂桁间牌科。东路现存西向砖雕门楼及三进建筑。
091怡老园后楼
现仅存楼厅一处,楼朝南,面阔五间28.9米,左右带厢楼,进深10.8米,圆作梁粗壮,无雕刻彩绘,出檐较深。怡老园为明大学士王鏊(1450—1524)致政归老之地,清代易作江苏布政使署。
092某宅鸳鸯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面阔三间7.75米,进深12.7米。圆作梁架,北半部五架卷棚顶,雀替等雕刻简洁,南部回顶,无雕饰。
093毛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存一路二进。第二进为楼厅,面阔三间10.45米,进深九界11.75米。雕刻繁复,挂落完整,民国装修,落地长窗齐全。前为双翻轩(一支香轩、船棚轩)。有道光二十五年款(1845)砖雕门楼一座,上额有梅兰竹菊纹饰,兜肚雕戏剧人物,门额“兰桂擢秀”。
094顾家花园
该建筑为清代顾宅内的私家庭院。园虽不大,但布置精巧,以水池为中心,叠石为岸,上架石梁,环以花厅、书房、琴台、半亭、曲廊、假山等。植有瓶花树、蜡梅、白皮松、木莲、紫薇、黄杨等名贵花木。是苏州为数不多的保护较完整的小型私家庭院。
095海宏寺
海宏寺俗作海红寺,始建于元代,清代重建,光绪间先后改为管粮通判署、江苏法政学堂。现存硬山顶大殿,面阔三间12.5米,进深十檩13.4米。已整修一新。
096郑氏宗祠
该建筑为清代建筑,现存朝南两进。第一进已改建。第二进为享堂,面阔五间19.4米,进深六檩11.6米,扁作雕花梁,有船棚轩。前出两厢,各三间一步架。
097潘奕隽故居
即躬厚堂,建于清代,现存朝南三路。中路五进,第二进大厅前有门楼,额“庄敬日强”,乾隆三十二年(1767)款。第三进后厅,面阔五间20米,进深9.5米,扁作梁,木柱础。东路有潘氏藏书楼。门外有“躬厚堂潘”界石。
潘奕隽(1740—1830),书画家。乾隆进士,官至户部主事。
098张宅
该建筑为清代建筑,又称懿德堂。坐北朝南,现存两路二进。西路依次为门厅、客堂和客堂后原有楼厅,已移建至潘儒巷31号王氏惇裕义庄内。楼厅前“汔可小安”门楼,陆润庠题”额。东路存楠木花厅面阔三间10.25米,进深12米,卷棚顶,扁作梁雕花,前后有船棚轩,垂篮、挂落、长窗等较精细。前院山石嶙峋,花木茂盛。
099庞氏居思义庄
庞氏居思义庄建于清代,原为刺绣大师沈寿“同立绣校”旧址,民国时期卖于庞氏,今称绣园,朝北二路,东路两进,西路三进。南有曲尺形小园,面积约200平方米,有曲池、小桥、半亭、水榭、回廊、石峰、石笋等。
100慕园
慕园建于清代,园中亭榭早圮,尚存山池,峰石玲珑,水池盘曲,树木苍古。宅南向两路,现有建筑面积558平方米。正路四进。东路五进,庭园中有假山,相传太平天国时曾为慕王府。
101宝积寺
该建筑为清代建筑,尚存头殿、正殿,青石鼓墩,正殿单檐歇山顶,檐下有牌科。1999年观前街综合整治,将原位于塔倪巷的宝积寺原扁作花厅等建筑移至三清殿后观成巷中,与原方丈殿合并成一处建筑群。
102潘宅
该建筑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原为大宅,现存一路,第三进为大厅,面阔三间12.9米,进深8.6米,梁架扁作,前有船棚轩,后一进为走马楼,其间有道光三十年(1850)门楼。
103庞莱臣故居
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西宅东园。宅现存后楼。轿厅后原有嘉庆二十二年(1817)门楼,额“闳规远绍”,现已拆除。园以水池(已填没)为中心,尚存三曲桥一座。池南为湖石假山洞壑,池北有楼厅三间。
庞元济(1864—1949),字莱臣,号虚斋。浙江吴兴南浔人,被誉为“全世界最负盛名”的中国书画收藏大家。
104赵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原有两路,东路已拆除。现存西路第二进大厅,面阔三间11.2米,进深7.5米,滚筒哺鸡脊硬山顶。梁架存荷叶墩、山雾云等,扁作雕花大梁及蜂头雕刻较精美。
105陈宅
该建筑为明、清建筑,坐北朝南,东侧面街临河。现存西路大厅、楼厅和东路花厅、庭院。楼厅面阔五间18.2米,进深八檩10米,扁作梁,前有船棚轩。大厅三间,扁作梁,饰棹木,前有船棚轩、鹤颈轩。花厅三间,有船棚轩,装修工细。厅南庭院有湖石假山花坛和花木。
106王宅
该建筑为老字号药铺王鸿翥主人家族所购房产,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现存东、中、西三路四进。西路第三进楼厅下有船棚轩。东路第三进楼厅体量较大,基本保存完整。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曾住此。
107孝友堂张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现存三路五进。大门保存青石三狮戏球抱鼓石一对。第二进大厅面阔三间,云头挑梓桁,天井内有清水砖雕门楼一座,已损,花岗岩地坪。第三、四进为连体走马楼。檐口下云头挑梓桁,裙板、围栏及二楼门窗较好。檐口饰木雕精美垂柱花篮。廊内一枝香鹤颈轩,刻花卉戏剧人物比较精美。天井内花岗岩地坪基本完整。第五进为三开间楼厅。
108董氏义庄
该建筑群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享堂为第二进,面阔三间,东侧有二层楼,西侧面阔一间,进深七界,前有船棚轩,扁作雕花梁承重,有山雾云、抱梁云。有前檐,檐下有梓桁、斗拱、垫拱板等。花岗石柱础,方砖地坪及门窗保存较好。享堂内东壁嵌有道光五年(1825年)执帖石刻一方。
109王宅
该建筑群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一路五进。第一进为门厅;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五间14.6米,进深9.8米,梁枋粗壮,山雾云雕刻浑朴,木柱础;第三进楼厅面阔三间;第四进天井内有古井一口;最后两进均为五间,第五进天井前有砖雕门楼一座,古井一口。
110真觉庵
该建筑群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坐北朝南,分东西二路。西二进为韦驮殿、大雄宝殿。东路有房屋三进,末进为楼。占地955平方米,建筑面积726平方米。大雄宝殿为硬山博风造,面阔三间8.7米,进深9界9.6米,前有船棚轩,外檐桁间牌科。殿前有道光十一年(1831)双面细雕清水砖门楼一座,另有咸丰四年(1854)碑石一方。
111元和县城隍庙
元和县城隍庙即阴元和堂,清雍正四年(1726)即土谷神张明庙改建,同治六年(1867)重建。坐北朝南。仅存配殿一座,后楼三间。后楼面阔三间13米,进深10.45米,青石覆盆式柱础。张明是东汉名将,命丧凤池,宋元丰初邑人立祠祀之。
112艾步蟾故居
该宅建于清代,现存二路三进,坐北朝南。东路第一进门厅面阔三间已改。第二进大厅面阔三间,原有“贻德堂”匾额。第三进面阔三间带两厢楼厅。西路第二进花厅带小院,廊内和合窗保持原貌。花厅内梁架,前五界回顶,后三界回顶。
艾步蟾(1854—1933),吴中名医,以善治伤寒著称,行医五十余载,救愈病人无数,入门弟子各有成就,曾任吴县医学会副会长等职。
113陈宅
为清末民初建筑,坐北朝南,一路三进。第二进大厅步柱下尚存木质柱础,桁条上存彩绘遗迹,依稀可辨。楼厅后有花园。
114田宅
该建筑群建于清代,现存二路四进,坐北朝南。西路第三进楼厅面阔三间10.8米,进深9.8米,楼下有船棚轩,青石柱础雕牡丹纹。存古井一口,井圈已失。东路大厅面阔三间,坐北朝南,前有船棚轩,扁作承重。第四进为清末建筑,民国改建,面阔五间带二厢楼厅。早期为晚清潘仪凤养心园旧址,后归田氏所有。
115沈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现存两路五进。西为正路,存大门、轿厅、大厅、楼厅及附房。轿厅面阔三间,前有船棚轩,圆作四界梁,后双步;大厅亦面阔三间,前翻轩,扁作梁。轿厅前及大门内各存混水三飞砖门楼一座。东路南为庭园,尚残存湖石花坛和广玉兰古树,第四进为佛堂,扁作梁。
116清微道院
清微道院始建于宋端平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嘉庆时重建。现存殿宇一座及附房数间。殿南向,面阔三间,前有廊,内有船棚轩,圆作四界梁,后双步,花岗石柱础浅刻包袱锦。原供奉三元大帝,又称清虚道院。
117曹沧洲祠
建于清末,原为曹沧洲行医处,坐北朝南,现存两进,占地400余平方米。后进为享堂,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17米,梁架为前八界:双船棚轩,扁作雕花四界梁,脊檩饰山雾云;后扁作六界梁,天井内清水牌科砖雕门楼,篆额“厚德载福”。享堂东侧尚存一开间楼房一座。
曹沧洲(1849—1931),名元恒,字智涵,吴门名医,世传内外科,尤善温病,光绪丁未(1907)被征召入京为御医,有《曹沧洲医案》等著传世。
118吴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现存三路四进。中为正路,存门厅、轿厅、大厅、楼厅四进,均面阔五间,大厅面阔20.9米,进深六檩9.9米,贡式梁架,内为菱角轩,外置船棚轩廊,前出东西廊庑,木构装饰精致,天井内有清水砖雕门楼。西路存花厅、楼厅两进,均面阔三间,花厅前有船棚轩回廊,东路存门屋及楼厅两进,均三开间。
119范氏宅园
该建筑建于清代,存两路三进,以备弄相隔。东为正路,存门厅、轿厅、大厅三进。门厅已改,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九界,前后有翻轩,东次间尚存斗三升桁间牌科,垫拱板透雕花卉,天井前有清水砖雕门楼。西路仅存花厅,面阔三间,扁作雕花梁,有翻轩,厅前有黄石假山。
120沈瓞民故居
故居为民国建筑,南向,主厅在西侧,东有两幢中西式楼房,楼房北存传统建筑厅堂一座,北向由富郎中巷出入,厅前有一枝香鹤颈轩,圆作四界梁,后双步。德寿坊东侧尚有附房数间。
沈瓞民(1878—1969),名祖绵,浙江杭州人,辛亥革命元老。民国21年(1932)购苏州富郎中巷德寿坊寓所定居,潜心著述,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地理学、经学诸方面均有研究。
121承澹盦故居
该建筑建于民国时期,南向,原有五进平房,第二、三进面阔三间,为诊疗室;第四进为主体建筑起居室,现仅存后三进,起居室面阔五间,中三间缩进留出前廊,前后为庭院。
承澹盦(1899—1957),江苏江阴人,抗战后定居苏州,中医针灸学专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122秦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南向临街,存一路五进:门厅、轿厅、大厅、楼厅、后楼。前三进均面阔三间带两隔厢,明间后设穿堂。大门清水砖细垛头,云头挑梓桁,檐口板透雕花卉。大厅进深九界,设鹤颈一支香轩廊,内前后船棚轩,圆作四界梁。楼厅三间两厢,楼下设鹤颈轩,东西厢房为楼。轿厅、大厅、楼厅前各有砖雕门楼一座,大厅前为牌科清水砖雕门楼,额“修礼以耕”,雕刻精致。
123丁宅
宅始建于明,清丁姓道员重修。宅南向,原存五进,有明式大厅,后因道路拓宽及街坊改造,前三进移建别处,现仅存楼厅两进,占地527平方米。前楼厅三间二隔厢,面阔17.8米,进深六界8.95米,圆作梁,有雀宿檐,设竹节撑及花篮。后楼厅亦为三间二隔厢,进深六界,圆作梁架。
124马宅
马宅建于民国时期,原为前宅后园布局,原有两进楼厅、旱船、亭阁及湖石假山。现仅存南向楼厅及楼南小庭院,占地200余平方米。楼厅面阔三间10.8米,进深七界9米,圆作梁架;有雀宿檐,竹节撑及花篮雕刻较细。庭院内花街铺地,有湖石假山。
125元和县署旧址
元和县为清雍正二年(1724)析长洲县地所置,与吴县、长洲县同为苏州府附郭县。雍正六年在十郎巷(今元和路)始建县署,现存建筑为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建筑南向,存两路,正路两进:二堂、后堂,二堂硬山顶,圆作梁,面阔五间19米,前有廊,设船棚轩,轩梁扁作雕花,前有两庑,中央有卷棚顶穿廊;后堂面阔五间,圆作梁架。东路存书房寿藤轩,面阔三间,前有船棚轩,轩梁扁作雕花;圆作四界梁,设山雾云,较为少见。轩前附卷棚歇山顶方亭,饰有木雕垂篮。轩后古紫藤一架为明代遗物。
126吴大澂故居
故居建于清代,东向,存大厅、楼厅两进。大厅前有廊,设鹤颈一支香轩,轩梁扁作有雕花。大厅面阔三间,扁作梁架,有船棚轩两道,现已吊顶。楼厅面阔三间,左右有厢楼,进深下八界上七界,圆作梁,楼下鹤颈轩,轩梁扁作,设荷包梁,长窗裙板雕刻花卉较精,厢楼三界回顶,檐下饰雕花垂蓝。楼厅前天井内存清水牌科砖雕门楼一座,字牌额“螽斯衍庆”,有同治辛未年(1871)款,上枋及兜肚雕人物故事,下枋包袱锦刻卍纹,门楼雕刻精细,保存完好。
吴大澂(1835—1902),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书画家,官至湖南巡抚。故居原为康熙时江苏巡抚宋荦故居,吴于光绪初购得,并加以改建。
127张家瑞故居
故居为民国建筑,南向,存两栋青砖外墙中西式二层楼房,前楼坡顶,面阔三间,前为廊,檐口、山墙等部位堆塑装饰较精,富有特色。后楼室内进口地砖等装折尚部分保留。
张家瑞(1873—1957),字珍怀,号席卿,浙江奉化人,辛亥革命时期加入同盟会,光复后任浙江同盟会支部科长,民国六年(1917)任职于粤军许崇智部,十三年筹建黄埔军校,为筹委会七位委员之一,曾参与北伐。民国二十年退居苏州,建宅于槐树巷。解放战争中曾任领导的长江商行董事、上海鼎元钱庄董事长,并掩护。著有《两淮盐政史》。
128周瘦鹃故居
主体建筑为青砖外墙中西式平房,建于民国时期,坐北朝南,面阔四间,前有两厢,周瘦鹃对主厅各室一一题名,自东向西分别为“含英咀华之室”“爱莲堂”“且住”“寒香阁”,东西两厢为“凤来仪室”“紫罗兰庵”。厅南为花园,有假山水池,广栽花木、盆景,尚有古树白皮松一棵。故居原称默园,园主系何绍基裔孙,周瘦鹃于1931年购得,维修拓建,叠山浚池,广栽花卉树藤,更名为“紫兰小筑”。
周瘦鹃(1895—1968),苏州人,原名周国贤,号瘦鹃,笔名怀兰室主、紫罗兰庵主人,作家、翻译家、盆景艺术家,民进会员,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大代表。
129顾宅
建于清代,南向,现存三路。中路现存三进。大厅面阔三间,进深八檩,前置船棚轩,饰棹木,扁作梁,设山雾云,大厅前清水砖雕门楼已残,仅存下枋以下。前楼厅有楼下轩,天井内存清水砖门楼,额“恭俭庄敬”。后楼厅楼下设鹤颈轩。东路仅存花厅一进及楼厅两进,花厅面阔三间,前设鹤颈一支香轩,圆作梁,门窗制作较细;后两进楼厅成走马楼。西路格局已不完整,存楼两进。
顾宅为当代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顾廷龙(1904—1998)故居,亦名复泉山馆。原为清布政使朱之榛所有。
130程小青故居
故居为民国建筑,大门西向,入内有南向平房三间,为起居室,中为客厅,左右为卧室;南有庭院,广植花木;起居室东有小型西式楼房一栋,楼上是书斋。民国初,程小青应聘任教职于苏州,遂举家迁苏,后于望星桥北堍建造新屋,自题为“茧庐”。
程小青(1893—1976),又名青心,别号茧翁,上海人,侦探小说作家、翻译家、电影剧作家,历任江苏省政协委员、民进江苏省委常委,曾任教于苏州景海女子师范、东吴大学附属中学、苏州市一中,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的侦探小说《霍桑探案》有较大影响。
131邓邦述故居
住宅建于清代,南向,现存两路,东为正路,原有四进,门厅已拆,现存轿厅、大厅、起居室三进。西路南为庭院,后三进均为楼。第二、第三进以厢房贯通形成走马楼,即为藏书处群碧楼。
邓邦述(1868—1939),字正闇,南京人,光绪翰林,曾任吉林民政使,著名藏书家,1921年定居苏州。
132汪宅
汪宅建于清代,南向,北临第三横河,规模较大,现存六路。正路偏东,第二进轿厅面阔三间,进深六界,有木柱础,正四界扁作梁,山雾云雕刻简洁圆润,有明代风格。东一路第二进为花篮楼厅,面阔三间,前设鹤颈轩,垂篮雕刻精细。东二路门屋有砖细垛头,云头挑梓桁;第二进厅堂面阔三间,前设鹤颈轩,扁作雕花四界梁,设山雾云;前两进东以廊相连,廊设一支香鹤颈轩。西路末进为楼厅,正三间带东西各两间,前有厢楼,楼厅楼下一支香鹤颈轩,扁作雕花承重。汪宅保留前街后河布局,规模较大,木作较为精致,是较为典型的古城水乡民居建筑。
133李宅
李宅建于清代,北临第三横河,建筑南向,现存二路五进。门厅偏东,面阔三间,穿斗式梁架,西侧尚残存砖细垛头檐下云头挑梓桁。东二进为三间厅堂,满轩做法,前为廊,设一支香轩,后有两道船棚轩,前道贡式;天井内存混水三飞砖门楼一座;第三进为书房一间。大厅在西路,东连书房,面阔三间,进深六界,扁作雕花四界梁,设山雾云;大厅后尚存内厅、楼厅两进,内厅面阔三间,进深七界,前设船棚轩,圆作梁。李宅前街后河布局,尚保留古城水乡民居建筑风貌。
134秦宅
秦宅建于清代,北临第三横河,建筑南向,现存四进。前三进均为圆作普通梁架,第四进为楼厅,面阔三间,有东西厢房,楼下有一枝香鹤颈轩,扁作承重;雀宿檐有垂篮和竹节撑,竹节撑雕刻较细腻,楼厅前天井内存清水素门楼一座,无额。楼厅西接书楼一间。秦宅前街后河布局,尚保留古城水乡民居建筑风貌。
135吴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存两路四进,以备弄相隔。东为正路,存门厅、轿厅、大厅、楼厅四进。大门三开间,有清水砖细垛头;轿厅前有清水三飞砖门楼,字牌已毁。大厅面阔三间,进深八界,原额“燕诒堂”,为明式建筑;硬山顶,屋顶举升平缓;南有廊,扁作;前有船棚轩,轩梁扁作,设荷包梁;扁作四界梁,大梁上垫坐斗,脊桁饰山雾云。楼厅面阔三间,进深八界,前有船棚轩,轩梁扁作雕花,扁作雕花承重,后双步。左右厢房为楼,天井内有清同治九年(1870)款清水牌科砖雕门楼,额题“燕诒式穀”,雕饰牡丹、石榴、寿桃和“五蝠(福)”如意。西路四进,第三进花厅圆作梁,前后双翻轩;第四进楼厅面阔五间,底层前设鹤颈轩,轩梁扁作雕花,设荷包梁,扁作雕花承重。
136太原王氏家祠
该建筑建于清代,南向,存二路四进。西路头进面阔三间,桁间牌科凤头昂丁字枫拱,云头挑梓桁。第二进享堂,面阔三间,进深九界,桁间牌科斗三升,檐枋雕花卉,挂落较精;南有廊,廊设鹤颈一支香轩,轩梁扁作雕花,有抱梁云;前后船棚轩,轩梁均圆作,圆作四界梁。第三进为后堂,末进为住房。东路尚有小间附房四进。
137顾宅
顾宅建于清中代,建筑南向,现存三路五进。中路五进:门厅、轿厅、大厅、内厅、附房。轿厅前存清水牌科砖雕门楼,上枋花卉雕刻较细。大厅面阔三间10.45米,进深九界10.85米,南有廊,前有船棚轩,设荷包梁、荷叶墩;方椽,扁作四界梁,山雾云雕仙鹤流云,设荷叶墩,脊桁、轩桁有彩绘,山雾云、荷叶墩雕刻浑厚、流畅,为典型的清中期作品。大厅前天井内有雍正辛亥(1731)款门楼,额“玉山嗣美”,仅存上枋以下,砖雕较精,下有须弥座。内厅面阔三间,进深12.5米,前有船棚轩,有左右对称的歇山顶方形更楼各一座。东路仅存北部附房及民国所建平房二进。西路尚存偏厅及部分花园。
138吴氏继志义庄
建筑为清中期建筑,南向,现存头门、享堂二进。头门为将军门式,面阔三间,斗三升桁间牌科,有抱鼓石一对。享堂面阔三间,进深九界,南有廊,前有船棚轩,轩梁扁作雕花,设荷包梁、抱梁云;扁作雕花四界梁,脊桁间山雾云,后双步,雕花青石柱础。东侧尚有附房数间。
139顾宅
该建筑建于清中期,东向临街面河,现存两路五进。南为正路,存五进:门厅、轿厅及三进楼厅。门厅已改,轿厅扁作梁,天井内有清水三飞砖门楼,额“景星庆云”,第三进为楼厅,面阔三间9.3米,进深9.6米,桁间牌科斗三升,前有鹤颈一支香轩接船棚轩,轩梁均扁作有雕花,后有船棚轩,有穿堂。楼前天井内存清水牌科砖雕门楼,额“春晖朗照”,石韫玉题,有“甲寅仲秋款”(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砖雕较精。北路存偏厅、楼厅两进,偏厅面阔三间,有船棚轩。
140苏宅
该建筑建于清中晚期,建筑东向临街面河,原有二路五进,后将南邻朱宅两进房屋移置北侧,现为三路。南为正路,存五进:门厅、轿厅、大厅及二进楼厅。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九界,桁间牌科斗六升,前有鹤颈一支香轩接船棚轩,扁作四界梁,设山雾云、抱梁云,有棹木,后有船棚轩。天井内有清水牌科砖雕门楼,额“慎修思永”,有“道光庚戌”款(道光三十年,1850年),上枋雕“十鹿图”。后两进楼厅连通为走马楼,有楼下轩,后楼厅有雀宿檐。北路前部已改为花园,尚存船厅、花篮厅及两进楼厅。花篮厅面阔三间,前为五界回顶,后为五界回顶接鹤颈轩,后步柱改设花篮。
141朱宅
该建筑为清代住宅,较完整,砖雕门楼三座较精致。
142红豆山庄遗址
该处为明刑科给事中吴之佳宅旧址。宅南向,存两路四进。西为正路,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间,厅后有楼两进,后楼厅面阔三间,进深八界,楼下有船棚轩,轩梁扁作雕花,设荷包梁;扁作雕花承重,后双步。楼前天井内存清水牌科砖雕门楼。西路西侧有古红豆树一株。东路存偏厅及楼厅两进,偏厅扁作四界梁,设山雾云。
吴之佳,字公美,长洲(今苏州)人,万历进士,官给谏。
143吴宅花园
吴宅花园建于民国时期,为原国民党总统府秘书长吴忠信寄寓苏州时的宅园。花园原占地16亩,大门东向,主体建筑位于园中偏北。现规模已大为缩小,占地仅2360余平方米,主体建筑尚存,为两层西式楼房一幢,楼南向,平面呈凹字形,面阔三间,下层南向设廊,北面两侧各有披屋一间,相对延伸如厢楼。主楼东有附房平房数间,主楼西南存水池,池岸曲折,岸侧立小亭;主楼东南残存湖石假山,园内植银杏、白皮松、玉兰、含笑等花木。
吴忠信(1884—1959),字礼卿,别号守坚。安徽合肥人。早年毕业于江南武备学校,入同盟会、中华革命党。历任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委员、安徽省政府主席、贵州省政府主席、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新疆省政府主席、总统府秘书长等职。
144周宅
周宅建于清代,建筑南向。正路现存门厅、大厅二进,均面阔三间。门厅圆作穿斗式梁架,桁间牌科斗三升,云头挑梓桁。大厅进深七界,前有扁作鹤颈一支香轩,圆作四界梁,后双步,花岗石柱础用料较大。西侧尚有一路住宅,原为朱姓所有,其大厅、楼厅保留尚好,大厅面阔三间带两隔厢,前有鹤颈一支香轩,圆作四界梁,后双步。前院尚存朱张氏节孝坊一座。
145驸马府庙
驸马府庙俗称驸马府堂,供奉元末张士诚女隆平公主偕夫婿潘元绍,始建无考,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中重建。建筑西向临东大街,占地500平方米,存山门及大殿各三间。山门临街,辟门三,一大两小,中为清水牌科砖雕门楼,有挂落,字牌额“显圣明王庙”,有“同治六年”款,字镶边刻云纹,上枋及兜肚刻人物,下枋刻人物及花卉;整座门楼制作较精,保存较好。大殿面阔三间,博风硬山顶,龙吻脊,有外檐桁间牌科。
146怀厚堂王宅
即王颂蔚旧居。建于嘉庆年间,原三路五进,现存三路三进,占地近1800平方米。宅北临十全街,入门为长巷即怀厚里。巷东有两路建筑。东路原有三进楼厅及两进平屋,现仅存二进楼厅。楼南向,均面阔三间,后楼厅保存较好,扁作承重,前后翻轩,轩梁均扁作,有荷包梁,前有鹤颈轩,后有船棚轩;内装折雕花挂落及长窗基本完整。西路现存原南部三进三开间楼房,第一进楼厅雀宿檐较精,楼下前翻轩,二层鹤颈轩。巷西尚存一路建筑,现仅存楼厅一进,楼下有船棚轩,其余平房建筑均已改建。
王颂蔚(1848—1895),明大学士王鏊后裔,字芾卿,号蒿隐,苏州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除户部主事,补军机章京。参与同治《苏州府志》编写及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书目》校定,撰有《周礼义疏》及《明史考证捃逸》若干卷。中日甲午战后,悲愤悒郁成疾,卒于北京。
147慎思堂王宅
原宅主为明大学士王鏊后裔,宅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南朝北,原有两路四进。现仅存东路第二进大厅,大厅面阔三间10.1米,进深9.55米,前有船棚轩,轩梁扁作,有荷包梁;扁作四界梁;整个梁架逢柱见斗,斜铺方砖地。
148赤阑相王庙
始建于唐,俗称相王庙。宋《平江图》标于城东南隅杨杏子桥东。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苏州织造李煦重建于今址,奏请加封护国忠显王。咸丰十年毁于战火。现庙为清同治四年(1865)重建,光绪三十四年修葺。现存朝南两进:大殿、配殿。大殿硬山顶,龙吻脊,面阔三间14米,进深12.4米,桁间双昂十字牌科,前有船棚轩,轩梁扁作;圆作四界梁,大梁间设斗拱。后进配殿面阔三间,前有廊,设船棚轩。
149彭定求故居
建于清代,现已不完整,仅存西侧正路门厅、楼厅及其东路书厅等零星建筑,二十一世纪初将残存建筑东移数十米,整修成一路。现宅北向临十全街,占地约760平方米,存四进:门厅、轿厅、大厅、楼厅,均面阔三间。门厅将军门式。大厅前有廊,廊设鹤颈轩,轩梁扁作,圆作四界梁。楼厅前廊亦设鹤颈轩,有雀宿檐,竹节撑及垂篮制作较细,楼前天井内存清水牌科砖雕门楼额“紫阳世德”。住宅西有小花园。
彭定求(1645—1719),字勤止,号访濂、止庵,晚号南畇老人,人称南畇先生。康熙十五年(1676)钦定状元,官至翰林院侍讲,深研宋明儒学,著作丰富。孙彭启丰以状元官至兵部尚书。祖孙均中会元、状元,成为吴中盛事。
150许宅
许宅建于清代,现存一落四进,有门楼两座,其一砖额刻“祥云瑞日”,其二砖额刻“嗣宗泽远”,第三、四进为走马堂楼。2000年5月2日,后二进毁于火。现已修复。
151汪氏义庄
汪氏义庄为清道光六年(1826)汪士钟建造,现存头门、仪门、享堂、堂楼。头门仪门享堂均有外檐桁间牌科,前后均有梓桁,头门为将军门形式,现仍保留门额及门簪,仪门为双翻轩形式,享堂面阔三间,进深九界,前为双轩,后有船棚轩,扁作雕花梁,其后有混水砖雕门楼一座,门阔3.85米,其后楼厅面阔三间,进深八界,扁作雕花承重,前后有梓桁,上有副檐,地面铺装花岗石。
152陶贞孝祠
建于清代,为陶松龄聘室张氏贞孝祠,祠前两侧存八字水磨砖墙,三横枋分别浮雕凤、龙、狮。柱联:馨香垂奕禩,绰楔表坚贞。后有享堂三楹。
153郁家祠堂
建于清代,一路三进,沿山塘街门墙有花岗石库门、花岗石门圈,天井后为门厅,中柱落地,面阔三间,进深四界,第二进享堂,面阔三间,进深七界,圆作四架梁,有雕花连机,前后有翻轩,前为鹤颈一支香轩,后为船棚轩,扁作雕花月梁,兰草纹。后殿面阔三间,进深六界,前有一支香轩,扁作雕花月梁,圆作四架梁。
郁氏为茶商,祖业甚丰。郁氏沈懋萱创办郁氏尚德小学。
154观音阁
始建于清,民国二十九年(1940)重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修。南向,两进,楼阁围合,中央为天井,呈走马楼形式。正门门额为砖刻“观音阁”。第一进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六界。第二进进深四界,中柱落地,西侧砖细门额“般若庵”,西侧外墙嵌有《重建胜安桥义助》碑,碑阳为明《重修胜安桥记》,内墙嵌有道光十九年(1839)所立《禁止地匪勒索阻挡滋扰》碑及道光二十年(1840)《重建山塘古胜安桥记》碑。
155某宅
该建筑为一路三进清代住宅。砖雕门楼题“诗礼传家”。上款“道光戊子(1828)仲冬”,下款“富春周凯”。
156某宅
该建筑为清末民初建筑,坐北朝南,现仅存楼厅及后堂,楼厅五间两隔厢,扁作雕花承重,纹饰装修均显民初风格。后堂东南两面各设翻轩,雕刻较精,原楼厅前砖雕门楼已残。整组建筑体量较大,反映了民国时期苏州传统建筑不断发展的趋势。据界碑看,原主人姓谭。
157敕建报恩禅寺
又名怡贤寺,曾名怡贤亲王祠,祀奉卒于清雍正八年(1730)的怡贤亲王允祥,土人呼为“王宫”。咸丰十年(1860)毁,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民国初,僧妙莲再募修。现存门厅、仪门两处建筑,门厅有八字形砖细照墙,正门朝南仿楼阁式结构,以砖细贴面,面阔三间;仪门面阔三间,进深八界,有斗三升桁间牌科。
158岭南会馆头门
原建筑仅存三间头门,五山屏风墙,硬山顶,八字墙瓦檐下饰有砖雕抛枋,面阔7.3米。岭南会馆为明万历年间广州商人创建,清代重建,是苏州最早的会馆之一。
159山东会馆门墙
山东会馆为清顺治年间胶州、青州、登州等地商人创建,乾隆时重修。咸丰十年(1860)战火中受损,未能修复。现仅存大门两侧门墙,高大巍峨,通体水磨细砖贴面,瓦檐下饰以砖斗拱,间以花卉纹垫拱板,下额枋为山水动物图案,雕镂极精。该门墙檐口高5.22米,宽20.75米,花岗石基座高1.02米,墙厚0.73米。
160天和药铺
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一路二进,均为楼厅。第一进为三间两隔厢,经过局部改造,进深六界,后面原有砖雕门楼,已毁,现接厢房各分左右,为卷棚形式。其后为第二进院墙,中门上为砖雕门楼,额“惇行孝悌”“时维道光五年杏月朔日”第二进为三开间楼厅,前有副阶围廊,楼厅面阔三间,进深八界,前有抬头轩,船棚轩,扁作雕花承重,纹饰以花草为主。天井地坪为花岗石,房屋地坪为方砖,保存较好。
161梨园公所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东朝西,一路三进,由西至东,地势逐步抬高。第一进为门厅,面阔五间,进深六界,中柱落地。东西两庑已被改造。第二进为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九界,内四界扁作梁,前有鹤颈轩。第三进楼厅,面阔三间,进深七界,东面有砖额“琴韵”,前有雀宿檐,连两厢(一层)。
162安徽会馆
安徽会馆又名东廓堂,原存朝南两路。东路三进,分别为头门、仪门、大殿,均为五开间。大殿面阔18米,进深六檩11米,扁作梁架,前鹤颈轩,后设船棚轩。西路两进,有民国四年(1915年)吴县县政府布告石刻和银杏、罗汉松等老树。2004年配合西环高架等工程建设时,将该组建筑向东平移约100米。
163刘家花园
即刘正康故居。刘正康(1874—1939)浙江镇海商人,社会活动家。苏州木材业巨擘,曾任苏州总商会会董、救火会会长、市民公社社长等职,曾力主修复浙宁会馆,参与修复虎丘路,参加“一·二八”“八·一三”抗日支前活动等。现仅存太湖石假山围合的一湾池水,原花厅、亭子都已消失。
164顾家花园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西朝东,面阔三间,一路两进。原第一进已毁,现存第二进轿厅及第三进大厅。轿厅面阔三间,进深三界,中柱落地,后有鹤颈一支香轩,月梁雕花,有大型灵芝图案,有斗三升桁间牌科,枫拱板雕花,为蝠寿纹饰。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五界,前为一支香鹤颈轩,扁作雕花梁,有抱梁云、山雾云,桁间牌科,斗三升,枫拱板保留完好,为寿字纹饰。其正西约六十米处有一两层楼阁,结构及装饰如花窗等均保留原状。
165韩王庙
始建于明成化年间,供奉南宋抗金名将“蕲王”韩世忠,明嘉靖、清乾隆重修。明末清初,南货业枣商会馆设于庙内。清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火,同治间重修,为胥台乡土地庙,亦称胥台乡庙,内附设养牲局。抗战时被租为茧行烘房,烘房失火,庙大部被毁,现仅存西院南向花厅,连周边占地近250平方米。花厅五开间,四周环廊,面阔18.85米,进深11.55米,歇山顶,鱼龙吻脊,外檐桁间牌科斗三升,前后有船棚轩,扁作四界梁浅雕云纹,脊桁间山雾云、抱梁云,花岗石柱础,厅前庭园已废。
166外安齐王庙
该建筑原有朝南两进。现仅存大殿,面阔三间10米,进深11米,用以祀后唐中书令安重诲。始建于清康熙三年(1664),同治中木业同人重建。
167李仲公故居
建于民国,为一幢独立日式洋房。平面呈“S”形,有青砖围墙。
李仲公(1890-1978),原名李其荃,字仲芸,贵州省贵筑县(今属贵阳)人,政治家、诗人、书法家。
168张宅
该建筑建于民国时期,坐北朝南,二层楼房,五开间,红砖墙面,扶梯后置,内装修保存完好。原房主为张卜熊。
169方宅
该建筑坐北朝南,为一幢二层民国小楼,建于1932—1934年间,体量较大,罗马水泥立柱,水泥墙面均为当时做法,主人原姓方(一作系汪东)。2007年经过修缮并入苏州园林博物馆,现属拙政园,对外开放。
170明远堂赵宅及会所
该建筑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为住宅,六开间青砖楼房,有阁楼,南为会所。有“明远堂赵界”界石。
171崇安里曹宅
该建筑为里弄式近代住宅群,为二层青砖楼房,共五幢,前后有过街楼。曹宅为名医曹沧洲之侄曹惕寅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建造。
曹惕寅(1881—1969),字契敬,居苏州。得伯父沧洲、兄南笙所传,精内、外科,尤擅治内伤杂症,临床60余年。曾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撰有《翠竹山房诊暇录稿》2集。
172老大房旧址
该建筑为苏式糕点店家“老大房”旧址,外立面为民国西式建筑形式,上部高耸,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173采芝斋、五福楼、陆稿荐旧址
建筑均为民国时期店面,沿街。陆稿荐为苏州酱肉业名店,始建于清康熙间,创始人陆蓉塘,店址在东中市崇真宫桥堍。光绪间同业枫桥人倪松坡向陆氏后裔租下陆稿荐,将设在观东醋坊桥的肉铺易名陆稿荐(后称大房陆稿荐),将西中市皋桥肉店改名老陆稿荐。五福楼,民国糕团业老店,在西中市。采芝斋,糖果业名店,创办于清同治、光绪间,创始人金荫芝。总店在观前街,西中市为分号。
174积善堂陆宅
该建筑建于民国时期,坐北朝南三开间,中西合璧式建筑,装修为西洋风格,保存完整。
175侯宅
该建筑建于民国初期,二层六开间加东厢房,外墙青红砖混砌。显出菱形几何饰样,中有砖雕抛枋束腰,西洋纹饰较精。有“弘农侯界”界石,业主先后为杨氏、仲氏。
176某宅
该建筑为二层三开间民国建筑,青砖外墙,建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积善堂周”界碑。传业主为上海房产商。
177松茂里周宅
该建筑为二层民国建筑,一路二进,青砖外墙,观音兜,有石库门,内部砖木结构,为民国时上海资本家周氏私宅。
178苏州孩子图书馆旧址
该建筑为一路五进传统建筑。民国37年(1948)冬,苏州员钱君华等发起筹建苏州孩子图书馆,得到宋庆龄的中国儿童福利基金会和各界的资助。1949年4月4日,在此地正式开馆,读者大部分为中小学生和失学儿童,人数由开馆时的每天20多人发展到每天700余人,常在小服务员和小读者中组织政治学习,1949年8月创办孩子们自编自印的《孩子报》,1950年8月1日并入苏州市图书馆。
179申宅
建筑为二层三开间民国建筑,青砖外墙,为申时行后裔住宅。
申时行(1535-1614),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明代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四十一年殿试第一名,即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180泰仁里
建于二十世纪初,海派里弄式建筑群。沿高师巷和曹家巷均有石库门,外部为西式门头、山花泥堆塑。住宅群则为晚清民居建筑式样,有雕花,门楼上方有彩绘。
181马宅
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坐南朝北,二层三开间欧式建筑,青砖外墙,前有庭院面积较大,东南角二楼有露台,围合中庭中有1口黄石六角古井。现底层中部客厅彩色地砖为原物,门窗均镶嵌彩色玻璃。该建筑东西宽约20米,南北进深约16米。
182朱宅
该建筑为青砖二层洋楼,面积约200平方米,有水洗芝麻石库门四座。抗战前由上海朱姓典狱长建造,后卖给李葆麟。李葆麟解放前在人民商场设有电台,名“久大电台”。
183单宅
单宅为中西式花园住宅,由单镇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存花园、主楼、辅房。其中主楼为二层西式建筑,青砖外墙,保存完整,辅房已残损。
单镇,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曾任职于前清农商部,民国时任北京审计厅厅长。
184苏肇冰故居
该建筑坐北朝南,典型民国式建筑洋房,面阔三间,两层,青砖外墙,门窗、地坪保留。大门西向,西南角有古井一口,西南园内有附房数间。
该建筑由苏肇冰父苏髯孙于民国时期建造。苏肇冰,1937年生。1953年苏州中学毕业,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185朱宅
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西式建筑,红瓦顶,为青浦商人朱氏私宅,抗战时曾被占作日本特务机关。
186苏民楼
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三层欧式建筑。白墙红瓦,原业主为同仁和绸缎庄股东尢子谦(尢先甲之子),抗战时曾被占作日本特务机关。
187尢宅
该建筑为二层欧式建筑,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占地682.5平方米,建筑面阔16.5米,进深12.5米,青砖外墙,中间大厅为两开间,两侧副楼为六面形结构。原业主为同仁和绸缎庄股东尤养和(尢先甲族人)。另正南沿围墙有两处门房,为同期附属建筑。
188救世堂
该处建筑现存三栋民国建筑。
系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所建教堂,是该会在苏所建第三座教堂,会中称为“三堂”,创始人韩明德女牧师,美国人。会中“首堂”是天赐圣约翰堂前身,“二堂”是宫巷“乐群社会堂”。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民国十三年(1924)移建于养育巷慕家花园口现址。英华女中是该堂创办的教会学校,现为苏州市第十六中学校。
189万宜坊谢宅
该建筑群为民国时期建筑,坐北朝南,各门门楣上均有蔓叶纹样装饰,其中一门楣上书“兰桂齐芳”字样,另一门楣上书“1930 A.D”字样。为海派里弄式近代住宅群,旧名“三寿里”。
原为李晋三所有,民国三十四年(1945)由上海纱布巨商汪洪生买下,因汪在上海亦有房产,名万宜坊,故名。后分售于曹氏、谢氏,有界碑“诸福堂谢”和“崇德堂汪宅”,里弄内有青石六角古井1口。
190鱼宅
该建筑为近代中西式宅院,占地960平方米,建筑面积722平方米,住宅、凉亭、假山、花园保存完整,主楼为二层民国建筑,青砖外墙,为鱼海岑住宅。鱼海岑,盐城人,曾在北洋军阀吴佩孚手下任军需官。
191开明大戏院
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1929年2月15日正式开业,名“东吴乾坤大戏院”,体量较大,为苏州最大的戏院之一。1935年更名为开明大戏院。
192吴宅
建筑坐北朝南,二层,面阔五间,南部东西两端各有半六角形房,外墙清水扁砌,石灰勾缝,用红、青二色砖镶砌,门窗、地板基本保留。西南角有青石八角井一口。现存东侧围墙为其特色,为二色砖砌嵌菱形图案的围墙。
该处建筑群建于民国早期,为苏州早期受西方文化影响所建西洋风格建筑。原户主为吴姓大地主,曾入股苏州电气公司。
193万嵩沅故居
建筑南向,存两进中西式二层民国建筑,青砖外墙,南为主楼,面阔二间,前出阳台,底层为廊,楼梯、百叶窗基本保存原样,前有庭院,有角亭水池;后楼为附房,前有两厢。为当时苏州较为流行的花园洋房建筑。住宅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万氏亲自设计,在原中式住宅基础上翻建。
万嵩沅(1884—1967),苏州教育界前辈名流,早年赴日勤工俭学,为教会学校振声中学首任华人校长。
194某宅
建于民国,为青砖外墙二层国建筑,占地348平方米,建筑面积501.88平方米。据传原主人为朱丽君(1897-1977),为钱大钧亲戚。
195某宅
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为青砖外墙二层民国建筑,有南北两进楼房,大小房屋十六间,石库门,雕花保存尚好,据传原主人朱丹初,民国时期经商,并长期从事银行业工作。
196某宅
二层民国建筑,红瓦,大厅三开间,两厢设望楼,体量较大,中西风格相结合。据传原主人为民国大律师宋铭勋。
197民德亭
亭建于1930年,为四面亭,中西式建筑,青瓦坡顶四落水,面阔6.62米,青砖外墙,南北中为落地长窗,东西墙中辟八角花窗,四周环廊,有挂落。额为张一麐题。
张一麐(1867-1943),字仲仁。苏州人。清末举人,民国时期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教育总长。
198苏州市图书馆旧址
现存二栋二层中西式建筑,占地近2100平方米。建筑南向,主楼坐东朝西,青瓦坡顶四落水,面阔三间,明间前出半圆形庭廊,立罗马柱,立面装饰较精,西楼坐北朝南,面阔五间,中间宽大,阔7.9米,两楼以过街楼相连。楼南庭院已改,现尚存水池、古木、曲廊。
该建筑原为私家花园住宅,建于抗战前,抗战时曾被日本特务机关征用。1958年后为苏州市图书馆使用,2001年图书馆迁至饮马桥新馆,2003年起为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局)机关办公地。
199朱子久故居
该建筑现存中西式二层楼房一栋,楼南向,面阔三间,青砖外墙,坡顶四落水,顶辟老虎天窗,底层前为廊,设三道青砖拱券,二层拱形窗。
朱子久(1892—1959),又名朱恒,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著名药剂师,福康药厂创始人。
200舒伟园故居
住宅南向,为二层中西式民国建筑,青砖外墙,面阔三间,明间缩进为廊,底层立两根罗马柱。南为庭园,花街铺地,有湖石假山。东侧有混水三飞砖门楼一座。舒宅是民国时苏州较为流行的花园洋房建筑。
舒伟园,苏州著名律师,曾师从章太炎,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曾任湖南省财政厅厅长,国共合作时任高等法院院长。
201顾宅
顾宅位于新桥巷,传为国民党高级将领顾祝同住宅,建筑南向,占地210平方米,为中西式民国建筑,二层带阁楼,坡顶四落水,青砖外墙,面阔三间,中间略缩进,室内当时进口地砖尚保留,原有壁炉,烟囱尚保存完好,宅南原庭院已废,尚存古树广玉兰1棵,约百余年树龄。
顾祝同(1893—1987),字墨三,陆军一级上将,曾任国民政府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
202胥江水厂旧址
现存清水池两座、过滤池1座、水塔、机房等。
胥江水厂是苏州第一座自来水厂,兴建于1950年,至1951年7月,先后建成清水机房和浑水机房,水源取自胥江,8月1日向市区免费供应粗滤水,1953年实行24小时生产运行供水制,后增建快滤池、清水池、水塔、泵房,1980年3月因水源严重污染而停产。
203某宅
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二层欧式建筑,水洗芝麻白石柱,门套雕塑饰花工艺较精,立面形式丰富。
据传该建筑为民国豪门朱斗文公馆。新中国成立后产权归上海铁路管理局,由上铁苏州铁路司机学校使用,后归苏州地方政府,辟为招待所。
204吴晓邦故居
故居为苏州传统民居建筑,建于民国时期,现存两进,为走马楼形式,吴晓邦童年及少年时生活于此。
吴晓邦(1906—1995),太仓沙溪人,原名吴祖培,字启明,因仰慕波兰音乐家肖邦而改名吴晓邦。曾任第二、三、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是中国新舞蹈艺术开拓者和实践者,1931年秋,在上海开办第一所现代舞蹈学校,1935年举办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次个人舞蹈作品发表会,主要著作有《舞蹈新论》《舞蹈论》《吴晓邦论艺录》《舞蹈学研究》等。
205鸿生火柴厂旧址
现存当时办公用房二层西式楼房一栋,楼西向,占地350平方米,面阔七间,青瓦坡顶,外墙青红砖混砌,东、西立面二层均有券柱装饰,百叶窗户。
鸿生火柴厂建于1920年,由原开平矿务公司买办刘鸿生等七人出资12万元创办,同年10月1日正式开工生产。其生产的宝塔牌火柴为当时的名牌产品。
206苏州电气公司旧址
现存新中国成立前后所建办公用房五栋,其中三栋二层楼房,二栋平房,均为青砖外墙,砖木结构,总分布面积近2400平方米。
苏州电气公司创办于民国九年(1920),为江苏最大的民营电厂,营业范围由苏州城区扩至吴县、吴江、昆山、无锡、嘉兴等地。
207肖家巷桑宅
该建筑群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二路五进,尚存界碑“桑二房瑞记”。西路一、二进为平房。第三进为三开间带两厢楼厅,楼厅前有清光绪辛卯(1891)“厚德载福”清水砖雕门楼。第四、五进为民国洋楼,楼下有一枝香鹤颈轩,有梓桁,檐下有竹节撑雀宿檐,方砖地坪已损,门窗完整。
208白塔西路邱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现存二路四进。东路第一进为三开间带两厢楼厅,内部吊顶。第二进三开间带两厢楼厅,前有一枝香轩,扁作梁架,天井内有混水门楼一座。第三进楼厅三开间,天井内有乾隆丁未(1787)门楼一座,额为姜晟书“奕叶流馨”。第四进为三开间带两厢楼厅,前有船棚轩,扁作承重。西路第一进五开间带两厢的楼厅,楼厅前天井为青石铺地,正间前为花岗石铺地,前有船棚轩,体量较大。西路第二进为五开间带两厢楼厅,前有船棚轩,楼厅前天井内有清水门楼,字额“垂裕勤俭”。西路第三进为民国厅堂,共三开间带两厢。
209晦园花厅
晦园建于清光绪年间,为清驻奥地利使馆参赞汪钟霖(字甘卿)所建,园占地约十亩,故又称十亩园,后屡易其主,曾为叶恭绰所有,易名凤池精舍,吴湖帆为之作图,今园已毁。厅堂南向,面阔三间,进深九界,外设鹤颈一支香廊轩,内鹤颈轩,扁作雕花四界梁,脊桁间山雾云,后船棚轩。该建筑木作及雕刻均为苏式做法,为典型的清代苏式厅堂。
210顾麟士旧居
旧居建于清代,南向两路。东路四进,为大门、内影壁、书房、楼房。内影壁嵌砖细“西津别墅”额,书房有鹤颈一支香轩。西路三进,为厅堂及附房,末进天井内有清水砖雕门楼,额“慎修思永”,有“丙寅季夏”年款。
顾麟士(1865—1930),苏州人,字鹤逸,自署西津渔父。怡园主人、收藏家顾文彬之孙。山水画家、金石书画收藏鉴赏家。著有《顾鹤逸山水册》《续过云楼书画记》等。
211结草庵桥
结草庵原名大云庵,本为南禅集云寺别院,元至正年间(1341—1368)僧善庆创建,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重修,清嘉庆十三年(1808)又修。咸丰十年(1860)为兵火所毁,同治年间重修大殿、彩云殿等。明代名画家沈周曾游息于此,并记之以诗。1966年划归一○○医院。现殿宇、石塔均毁,仅存放生池及石桥,池呈长方形,四周条石驳岸,东西42.7米,南北32.8米,广1400平方米。池中纵跨七孔花岗石梁式桥梁,为苏州孤例。桥中宽2米,中孔跨径3.68米,桥面5块条石板梁组成。
212仓街116号花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西朝东,现存纱帽花厅及东北角小楼一座,其余建筑均已改建。小楼南北向,两开间,花厅东西向,五开间,东边梁架扁作三界回顶,大梁两端梁垫上设有棹木,雕刻较精。
213古吴路朱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二路五进。西路为正路,有门厅、轿厅、大厅、楼厅等建筑。轿厅后有素面砖雕门楼,建筑均有翻轩、雕花梁等雕饰构件,雕刻精细。东路存乾隆时期官井一口。第三进楼厅副檐出角采用砖细平铺,做工较精。
214西支家巷吴宅
该建筑建于清代,建筑南向。现存一路四进:门厅、大厅及两进楼厅。原门厅毁于火,现存为重建;大厅面阔三间,进深八界,设鹤颈一支香轩廊,前有船棚轩,扁作四界梁,脊桁间山雾云、抱梁云,后有穿堂;两进楼厅均面阔三间,前楼厅为传统建筑,扁作承重,东西厢房为楼;后楼厅建于民国,扁作雕花承重,原西厢房已毁,东厢尚存。
215泗井巷林宅
林宅建于晚清,建筑南向,存两路五进。东为正路,存四进,门厅、大厅、内厅、楼厅。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间11.3米,进深7.8米,云头挑梓桁,前鹤颈轩,轩梁扁作雕花,设荷包梁;扁作四界梁,脊桁饰山雾云,雕仙鹤流云;大厅垫拱板、雀替、蜂头雕刻较细腻。内厅前有鹤颈一支香轩。西路存五进,门厅、轿厅、船厅、偏厅及附房,均面阔三间,东次间部分为通道。门厅有砖细垛头,船厅五界回顶,偏厅前有鹤颈一支香轩,扁作雕花四界梁,脊桁饰山雾云,后双步。偏厅东次间前有廊,廊设鹤颈一支香轩,轩梁扁作雕花,有抱梁云,垫板透雕,枋下设挂落,装饰较工细。西路西侧尚有附房四进。林宅是晚清较为典型的前街后河的苏州中型住宅。
216沈惺叔宅
该建筑群位于卫道观前东首,现为区老年公寓,属民国式三开间建筑,保存较好。檐下为齿型装饰,栏杆为宝瓶座式,外墙为磨光石,地面彩色马赛克拼花保留。楼前院落宽敞,树木扶疏,并立有紫藤棚一架,绿荫可人。该宅为民国士绅、保大钱庄老板沈惺叔所建。
217宝寿堂顾宅
该建筑现有房屋3栋,坐北朝南,临小王家巷。第一进为一幢二层民国小楼,墙面已被粉饰,墙角有篆书“宝寿堂顾界”字样,中部庭院占地较大,院子东部有凿于20世纪50年代的黄石双眼井1口,西为佛堂,三开间,体量较大,中西合璧,青砖砌成,檐口下有泥塑、雕花挂落,雕刻精美。位于院子北部的花园洋房为二层青砖砌成,有四根罗马柱。据口碑资料,该宅原主人姓顾,为上海能源大王。现部分为公属,部分为私房,院内有“五福捧寿”精美铺地。
218更生医院旧址
该建筑现存民国二层带阁楼洋房一幢,坐西朝东,青砖扁砌,基本保持原有风貌,结构保存较完整。该建筑原为医院办公楼,建于1919年。由美国医生詹姆斯·惠更生建造,惠更生是继柏乐文医生之后,第二个来苏州的美国医生。他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来苏州布教行医,直到去世。
219省立第二农业学校旧址
位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内,现存民国建筑一处,坐北朝南,青砖扁砌,红砖镶嵌,门廊有罗马柱,砖雕花纹,东西各八开间,现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内校史馆,另有附房一处。
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是我国最早开设庭园学的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07年的苏州府官立农业学堂。现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培养农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省属高等院校。
辛亥革命第二年(1912),江苏省临时议会决定,在苏州建立“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委任王舜成为校长,暂时在盘门内小仓口苏州府官立农业学堂旧址上课。1913年,在下津桥附近征得屋基地76亩为校址,建筑校舍,1914年6月,新校址落成。11月11日,学校迁入新校址,并以此时间为建校纪念日。
220苏州中学科学楼
建于1936年,系邵鹤亭任校长时所建科学教室。楼东向,占地近2100平方米,钢筋水泥结构,平面呈凹字形,鱼龙脊,歇山顶,正立面阔39米,主要设立物理、化学、生物教室及实验室、仪器室,其中物理教室可容150人上课。科学楼是当时苏州中等学校较为先进的教学楼,在苏州教育史上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221习贤堂朱宅
该宅建于民国,一度为苏州市总工会使用。宅南向,大门原在十梓街,现从体育场路出入。现存主楼及楼南庭院、附房二进。主楼为中西式假三层民国建筑,单檐歇山顶,鱼龙脊,面阔三间,红砖外墙,前为廊,设水泥立柱四根,上下二层均设挂落,二层有中式木栏杆。主楼设施齐全,有客厅、盥洗室、书房、多间起居室及晒台。主楼南为庭院,东部为中式卷棚顶长廊。朱宅是较为优秀的苏州民国时期的中西式建筑。
222十梓街343号近代建筑
建筑建于民国,北近十梓街,现存二栋形制、体量相同的二层中西式楼房。楼南向,东西并列,相距仅3米,均面阔一间,青瓦坡顶四落水,青砖外墙,前有廊,水泥细卵石立柱、栏杆,楼梯间在北侧,两楼相对一侧窗户有水泥细卵石饰面,顶辟老虎天窗。建筑布局精巧,为苏州当时有特色的洋房建筑。
223公园路25号近代建筑
该建筑存中西式民国二层楼房一栋,南向,占地250平方米,面阔三间,后在西侧加接一间。楼青瓦坡顶四落水,辟老虎天窗,青砖外墙,东二间前出半圆形庭廊,上下各设罗马柱二根。楼南庭院已修复完成。由汪氏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后转售给银行家凤柱楣,改称“梧村”。
224祥符寺巷汪伪特工部旧址
该建筑曾是一座西式花园别墅,现存一幢三层民国楼房。原主人为蒋仲川。
蒋仲川,字颂㙑(1890-1954),苏州人,1937年11月中旬苏州沦陷,蒋仲川住宅被查封,此后,该宅成为汪伪政府江苏情报站所在地。
225中街路严家淦旧居
该建筑位于中街路苏州创元科技创业园内,二层青砖民国洋房,室内装修、地坪保存完整。严家淦从木渎至苏州桃坞小学、桃坞中学就读时曾居住于此。
严家淦(1905-1993),乳名雨荪,字静波,号兰芬,苏州人。地区前领导人。因设计推行“田赋征实”制度,名噪一时。蒋介石去世时,接替其完成领导人任期。
226沈衙弄近代建筑
该建筑建于民国,存二层青红砖外墙中西式楼房一栋。楼南向,占地约270余平方米,青瓦坡顶四落水,面阔五间,前为廊,二层有水泥栏杆,底层中间前有踏步,上下廊各设五道连续红砖拱券,廊两端亦各设拱券,西侧有外楼梯,造型颇精,原庭院已废。该建筑为苏州民国时期较为典型的花园洋房建筑,原主人失考。
227朱熙宅
朱熙宅东向,占地388.9平方米,二层西式民国楼房,平面呈凹字形,正三间带两厢,拱券门,前有廊,列罗马式圆柱两根,南北厢房突出,楼层中间辟老虎天窗,墙体使用大量城墙砖。
朱熙(1879-1938),字申甫,湖南汉寿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清末担任江苏陆军管带,参加辛亥革命,历官陆军师长兼苏常镇守使、安徽省民政厅长、山东省民政厅长。
228崇真宫桥
崇真宫桥位于阊门内下塘街虹桥东侧,架于中市河上,南通东中市,北对崇真宫,因此得名。《姑苏志》称:“宫桥,崇真宫前,青石扶栏雕刻工巧,细如丝发,为吴中桥栏之最者。”清乾隆《吴县志》称:“后圮,重建尽失旧制。”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又经重建。1982年重修为平板桥,坡道上铺设三寸石子和碎石。桥宽3.8米,长13.5米,跨度5.1米,高3.05米,栏杆高1.05米,望柱高1.35米。
229南马路桥
明代《姑苏志》著录名为“齐福桥”。现为单孔拱桥,东西向,花岗石桥面,桥身侧面刻有“东汇仁济局”“同治三年六月重修”字样。桥总宽3.9米,总长31米,桥洞高5.1米,跨11.5米,东踏步22阶,西踏步23阶。
230北马路桥
明代《姑苏志》著录为“义成桥”,现为单孔拱桥,东西向。花岗石桥面,桥身侧面刻有“东汇仁济局”“同治三年六月重修”字样。桥总宽3.13米,总长30.1米,桥洞高4.4米,跨10.2米,东踏步38阶,西踏步30阶。
231兴龙桥
始建不详,宋《平江图》著录。现桥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桥东北—西南走向,跨大龙港,单孔花岗石拱桥,长29米,中宽3.15米,跨6米,矢高3.5米,两坡弹石路面,花岗石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额阳刻套圈“兴龙桥”,桥联分刻“道光二十六年仲夏谷旦”,“苏郡积功善堂劝捐重建”,桥面石刻轮回纹。
232吉水桥
明代《姑苏志》作“云津桥”。因位于盘门外外城河转角,水流湍急,故原名急水桥,后从俗改为吉水桥。始建年代不详,现桥从拱券做法及桥梁石材判断建于明代,清重修。桥东西向,跨盘溪,单孔石拱桥,花岗石间杂武康石、青石砌筑,桥长18.9米,中宽3.1米,净跨6.3米,花岗石拱券分节并列砌置,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调查,水盘石为武康石,矢高3.25米,现水盘石淹没在水下,条石栏板,桥面石有雕刻,东坡13级,西坡17级。
233皇亭御碑
碑为青石碑,在胥门外原皇亭街,南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南巡召见江苏巡抚汤斌等,口谕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汤斌于此立碑详记其事并筑万寿亭,俗称皇亭,街以亭名。后乾隆两次南巡,均有诗作,刻碑立于左右。今亭已毁,仅存三碑。中为汤斌楷书康熙口谕碑,碑身高3.72米,宽1.78米,通高6.02米。右为乾隆十六年(1751)行书七言诗碑,高3米,宽1.42米。左为乾隆二十二年(1757)行书五言诗碑,高3米,宽1.9米。
234孙岳颁故居
简介:孙岳颁,清乾隆时任国子监祭酒。此宅为康熙御赐,由江南苏州织造李煦操办建成。该宅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位于干将东路松鹤板场,坐北朝南,大厅为“墨云堂”,匾额为康熙御书,十分轩敞,有“百桌厅”之称,1984年拆除。1992年扩建干将路时尚存走马楼,楼厅两进,面阔各为5间,东西后两厢,后门通小曹家巷。
235殿基巷陈宅
简介:该建筑位于殿基巷,坐北朝南,一路四进。第一进为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五界。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间,进深八界,大梁有山雾云,前有菱角轩,后有船篷轩,扁作梁雕花精细,方砖铺地保存较好,门窗部分保留。第三进为楼厅,面阔三间带二厢,进深五界。第四进面阔三间带二厢楼厅,与第三进联为走马楼。
236景德路451号陈宅
简介:该建筑为清末民初时陈姓珠宝商人所造,其后人现仍居住于此。房屋为清末民初苏式传统建筑。坐南朝北,一路三进。第一进为圆作大厅。第二进为三间二隔厢楼厅,出副檐,檐下竹节撑,做工较精细,前有素面砖雕门楼一座,字迹已损,其余均保存尚好。第三进楼厅前后有翻轩,其后有花园一座。该组建筑整体保存较完整,工艺水平较精细,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特征,是清末民初苏式传统建筑中现存的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建筑。
237宝林寺前53—3号周宅
简介:周宅坐北朝南,门西向,两路两进建筑,西路为门厅、楼厅。门厅后有砖雕门楼一座,素面,额上书“燕翼诒谋”。门厅进深六界,面阔三间,楼厅三间两隔厢,进深八界,扁作承重,有副檐,如意撑。东路仅存楼厅一座,面阔三间,进深六界,扁作雕花承重,有副檐,如意撑。两楼厅均有前翻轩,雕刻较为精细。
238火神庙
简介:火神庙位于天库前武安会馆以西约200米处,坐北朝南,原为一路三进,现存两进。由门厅及楼厅组成,门厅三开间,楼厅为三开间两隔厢,前有翻轩,匾额存于居民房中。
239范玉山、范雪君故居
简介:范雪君,出生于苏州,弹词女演员,生父王少峰业弹词,擅《三笑》,书艺颇佳,后与弹词演员张少泉习《杨乃武与小白菜》,再过继于评话演员范玉山。曾就读于上海民立中学,被喻为“弹词皇后”,其台风华贵大度,说唱潇洒飘逸,善方言,普通话尤佳。故居现存圆作大厅一间,前有鹤颈轩。
240乐村
简介:该建筑群原属清末官员陶荣所有,建于民国初期,1935年为上海名人袁菊生购得,拆建成西式两层楼房8幢,自备水塔,定名乐村。抗战时期,乐村被汪伪头目占用,解放后被用作机关干部宿舍。地坪原为水泥路面,现为异形道板路面。1983年在其西侧空地又建五层住宿楼1幢,建筑面积1470平方米。整组建筑群保存较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41致冷双阁
简介:虎丘山最高的平台上有两座楼阁,一名“致爽阁”、一名“冷香阁”。致爽阁始建于宋,民国十九年重建。冷香阁为民国六年在金松岑的倡议下兴建。致爽阁面阔三间,进深八界,环以回廊。冷香阁在致爽阁以南,面阔三间,进深六界,东西南环廊。四周遍植梅树,品种多样,故又称“小香雪海”。此两处建筑于民国初年曾作为“南社”的重要集会场所。致爽阁、冷香阁位于虎丘山正南,地势高耸,楼阁式建筑,不仅是虎丘山景区的重要景观,更能从楼阁中远眺俯看,与第三泉相邻,情趣雅致独一无二。
242太平坊清真寺
简介:太平坊清真寺于民国十三年(1924)由阊门外穆斯林发起筹建,民国十五年(1926)建成八间半清真义学。解放初,虽房屋失修,仍举行宗教仪式。1958年并入天库前清真经学。1959年起先后出租给民办小学和校办工厂。1982年收回,翻建为仿阿拉伯式教堂。1958年政府拨款一万余元增建一层新楼。1995年政府又拨款50万元重建。天库前清真寺12方碑刻集中收藏于此。
243侍其巷张宅
简介:张宅建于民国,北临侍其巷,原主为国民党参议员。建筑南向,占地500余平方米,现存两栋二层青砖外墙中西式民国建筑。南为主楼,平顶,面阔四间,底层中二间缩进为廊,地面当时进口地砖保存完好,主楼南为庭园,改动较大,仅残存黄石花坛一角;后为附房,面阔四间,檐口雕刻现保留部分,木质楼梯有雕花。侍其巷张宅是当时苏州流行的花园洋房建筑,时代特征较为鲜明。
244市立医院本部民国建筑
简介:建于民国,原房主不详。建筑为两层带阁楼,南向,占地208.43平方米,青红砖外墙,面阔三间,中间底层为廊,立两根罗马柱上承阳台,两边间突出为六角形。另北侧仓米巷有一幢民国小洋房,与该建筑风格一致,造型较为精巧。
245九如巷王宅
简介:王宅建于民国,建筑南向,临九如巷,自南向北现存三栋形制相同的二层楼房,占地970余平方米,每栋楼占地约110平方米,楼间距10米,均面阔三间11.4米,青瓦坡顶,青砖外墙,顶层中辟老虎天窗,明间前凸出为廊,上承阳台,廊下设水泥踏步,第一栋踏步在正中,后两栋东西两侧各设踏步,水泥窗台,西式窗户。王宅作为自住的民国建筑,在苏州当属规模较大。
246十梓街29-4号建筑
简介:该宅建于民国,传苏州某富商为五个子女各建花园洋房一幢,此为其中之一,现存中西式二层楼房一幢。楼北向,占地172平方米,面阔三间,红瓦坡顶,青砖外墙,中式门窗,北有凸出门屋,南出东西两厢,楼南庭院已废。
247泗井巷任宅
简介:任宅建于民国,现存青红砖外墙二层中西式楼房一幢,占地近300平方米。宅大门在北,临泗井巷,石库门;楼南向,青瓦坡顶,面阔三间,前为廊,上下各设罗马柱四根,中式门窗,二层阳台水泥栏杆,明间上辟老虎天窗,北出左右厢房为楼。楼南庭院花木已废,后期搭建较多,当时为苏州较流行的民国建筑。
248百步街江宅
简介:建于民国,为美国监理公会所建教堂圣约翰堂牧师江长川所建,现存中西式平房一幢。宅南向,占地约320平方米,面阔五间,北出厢房,平面成凹字形,青瓦坡顶四落水,青砖外墙,中式门窗,顶辟老虎天窗,室内原有壁炉,青砖烟囱尚存。原庭院已废。
249小曹家巷2、3号民国建筑
简介: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为两幢相同的二层民国住宅楼,坐北朝南,据了解为蒋介石建造后送给其得力部下。整幢建筑青砖砌筑,歇山顶,建筑造型古朴凝重。
250闾邱坊巷张宅
简介:张宅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主人姓张,经商为业。7幢建筑均采用清水砖墙,风格统一,花岗石界碑尚存。
251大王家巷唐宅
简介:唐宅建于上世纪30年代,原为唐姓律师私宅,现为公房。房屋2幢,坐北朝南,临街一层平房,青砖贴面,尖顶石库门,中式木窗,西式窗花装饰,屋前廊道东侧门楣上有“履福”二字,平房后有二层青砖洋楼一幢。整组建筑时代特征明显。
252文丞相弄37号某宅
简介:民国时期大型院落式建筑,青砖墙,体量大。围墙高耸,形成合围院落,装修局部保留,形制较为完整。
253敦仁里
简介:为民国上海商人李云程所建。为南北向里弄,花岗石板铺地,两侧均为二层楼房。建筑朝向不一,门口均有石库门,主楼为二层三开间,无繁杂雕饰。该组建筑群规模庞大,且位于繁华地段中心地区,当时居住者均为较富裕的中产阶级。
254閤村坊巷戚宅
简介:戚宅坐北朝南,二层洋房,墙面原为纸筋涂面,后重新粉饰,方形柱子,柱头有堆草装饰,柱子立面如意等图案装饰。宅内楼梯等保存较好,尤其是楼上,楼下壁炉和壁橱颇具特色。整幢建筑时代特征明显,閤村坊巷外墙角存有界碑1块,上书“东海墙界”。
255同乐里
简介:同乐里建于上世纪30年代。北接高师巷,里弄现为水泥道板,长42.6米,宽3米。存青砖二层洋房两幢,房屋之间有古井1口。该宅主人姓氏失考,据传原为民国上海某高官建造。
上一篇: 江苏苏州免费景点推荐
下一篇: 苏州市姑苏区88处古街巷盘点汇总
本站声明: 本站《苏州市姑苏区255处控制保护建筑(控保建筑)盘点汇总》由"旧情节."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